区块链心得体会(学习区块链心得体会)

静香

区块链心得体会(学习区块链心得体会)


现在投资区块链可以吗?有哪些注意事项?


                

可以小资金参与一下,必竞是下一代互联网风口,以下是我一年来的投资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利用假期身心放松之际,盘点了一下自己踩过的坑,梳理一下得失,形成体会如下。


一、早期过于相信币圈大佬大V的话,买了一些他们站台的币,目前接近归零了。感觉自己真是很天真,居然相信他们的鬼话,在巨额财富诱惑面前,人是很难经受得住考验的,他们当然也不能超脱之外了。但是说一套、做一套,最后还不认账,可就丧失道德底线了,他们赚得钵满盆满,留下我等韭菜站在山顶瑟瑟发抖。


二、币圈各个公众号、各类媒体,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和投色子的效果差不多。当然这并不是说媒体完全不负责任,或是压根能力就不行,事实上,有些媒体还是比较爱惜羽毛的,尽职尽责为粉丝分析项目,判断走势。但不要忘了,从本质上,市场是不可预测的,否则就不叫市场。庄家和韭菜永远是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媒体的预测往往会给精明的庄家提供反向行动指南,当大多数媒体看好市场之时,也正是庄家举起镰刀之时;当媒体普遍认为市场还要深入下探时,庄家或许正在偷俞建仓,这也不难理解,因为媒体充当了韭菜们的意见领袖。


?


三、?当前市场主要还是显现出资金盘的特点,以炒作为主,真正的区块链价值投资还没有体现出来。表现为,几乎所有山寨币,都联动比特币涨跌。为啥关联比特币呢?因为没有其他标准可依托吗。如果不出现杀手级应用,这种联动效应很难被打破,币市也就不会出现真正的牛市。这里所说的杀手级应用,可不是像以太访之类,发发币,做个底层公链什么的,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落地应用场景,能够将链上虚拟数字资产,联动到现实场景的供需之中,同时DAPP要有良好的用户体验,能被币圈外的大众所接受。这样的话,数字货币就有了真实的依托,区块链的发展才会迎来春天,否则的话都是瞎炒。


四、经常从历史的现象出发,形成对未来的预期。2017年一些山寨币走出了百倍甚至更高的行情,因此总是感觉手里的山寨币买到手后涨了三五倍不过瘾,不到位,结果没有及时卖出,就烂在手里了。分析一下,此时非彼时,彼时项目少资金多,此时项目多资金少,形势正好正反,无知加贪婪是非常危险的。2018年以来,随着大V们的获利离场,场内资金大幅萎缩,即便是上涨行情也都是原生场内资金在博弈,赚钱效应越来越小,场外资金都在观望,只有出现造富效应,场外资金才有进来的冲动。


五、新玩法不断出现。随着赚钱效应越来越小,新韭菜变成老韭菜,传统收割方法很难割下点菜来,只有搞些创新,才会让韭菜们趋之若鹜,乖乖就范。Fcoin交易挖矿、火牛视频等等,造富了一小拨人,同时也坑苦了一大拨人。这些项目本质上都是击鼓传花式的资金盘游戏,换汤不换药。越早参与越有帐算,等到我等韭菜参与进去,基本上就处于中晚期了,如果投钱进去,肯定就被收割了。本人Fcoin由于参与早较,小赚一点,火牛参与晚了,一进去就被割了,还好仅尝试性的投了一点点。


六、行情会不会再度雄起?答案是肯定的。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区块链是将来的趋势,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共识。据说有一条规律能够证明一项技术将来能不能成为趋势,大至是看有关这项技术发表的文章数量能否每年成倍数增长,区块链完全符合这条规律。另一方面,前文提到当前市场主要是资金盘。那么即便区块链不是将来的趋势,也依然会走出不错的行情来。因为资金盘的特点就是资金进入市场,行情就起来,资金撤出市场,行情就下来,而且资金进出市场是不需要理由的。当前场内的资金不仅有散户,也有大户和机构,被套的不仅是韭菜,也有割菜没割成的庄家。不论是谁,进入币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行情不起来,就不会出现大的赚钱效应,跌久必涨这是颠扑不破的规律,当然散户能不能赚到钱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


今后的打算:


一、上策。严控仓位,调整布局,远离空气币。仓位控制永远是第一位,是投资者的生命线。赔过钱后,才意识到仓位控制的重要性。现在真后悔,当初要是不满仓进入,也不至于套的这么深。事已至此,果断把那些空气类的项目全部清仓,多少也能腾挪出一点资金来。然后,精选几个优质项目做定投,资金不够的话可以从日常收入中列支一小部分。做好这一步,需要补上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学习。以前之所这不会分辨项目好坏,就是学习不够,功力浅薄。与其把时间精力放在看行情、查阅公共号、打听消息上,不如放在学习上。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一种财富,而且谁也拿不走。要学习有关经济、金融和投资方面的基础知识,更要学习有关区块链方面的知识。本人读过一些书(经济学通识、一课经济学、香帅的北大金融学课(得到订阅,无法提供电子版)、巴菲特法则、巴菲特教你读财报、区块链技术指南、解码区块链全集),给出链接地址(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Lfb1k2Z9M7Q6NEJn6ocdg


?提取码:?sbmv)有需要的可以放心下载。


二、中策。做超跌反弹。赚钱效应小,不意味着没有赚钱效应。一定要小资金入场,一定要集中投入到一至两个项目上,一定要在出现急速下跌跌到大多数人都感到恐慌时再快进快出,切不可恋战。(可以关注一至两个大的公共号,可以判断出市场的恐慌情绪。)


?


三、下策。做羊毛党。在不耗费精力的前提下,领领糖果,沾点福利也未尝不可,在当前的行情下,蚂蚱也是肉啊。传统的领糖果方式太麻烦,得不尝失。发现两个糖果投放平台项目,一个是支点:


另一个是蚂蚁矿鸡:


前者不定期空投各种糖果,同时兼有社区社交属性,成体系化运作,获币安、火币战略投资;后者是糖果世界旗下全新糖果游戏平台,以养鸡下蛋游戏的方式积累糖果,据悉,刚刚获得GBls(全球无眠区块链领袖峰会)战略投资。


《图说区块链》读后感500字


                

                           《图说区块链》读后感500字
  
   《图说区块链》是入门区块链的最佳读物。概念清晰,图文并茂,案例丰富,故事幽默诙谐,读起来没有一点压力,理解起来很轻松。
  
   书中说到两段历史。一段关于账本的历史,从远古时期的画图、结绳记事到现在的分布式账本。一段关于比特币的简史,从比特币之父中本聪的出生直到2017年6月份关于比特币的重大事件。为什么要用比较大的篇幅介绍这两段历史,借用一段话说明: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历史的演变过程,向来不是偶尔的,齿轮下主线构造的巧合,在命运勾勒下是必然的结局。
  
   当然,区块链离不开技术,作者在第2章用大篇幅解释了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如何运作的以及区块链的原理。如果没有看过书,肯定会觉得很难理解且枯燥,但是作者通过精彩的故事和图片结合,本来枯燥的技术,理解起来觉得也没那么难,而且很容易就记住了。当然限于篇幅,只能是大概说明,细节还需要我们去深究。
  
   我在刚开始学习区块链的时候,很困惑的一件事是区块链的应用场景是什么?想了很久也没有得到答案。看完本书后立刻明朗起来,那就是需要解决信任问题和价值传递的场景都可以使用区块链。另外本书在第4章应用篇介绍了大量区块链的应用领域。如果需要详细了解区块链的应用,可以参考《区块链社会:解码区块链全球应用与投资案例》一书。
  
   限于篇幅,所描述的问题有限,还需要我们多看,多思考,多参与,多学习。
                      


区块链技术的个人理解与感想


                
我认识区块链到开始了解区块链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从我有限的理解和认知中我产生了一些想法。下面就是我个人关于区块链这个最新技术的一点看法和联想。
  
区块链第一个特性就是他的加密方法。采用的是 256位的哈希算法。按照现在技术是无法反向破解。也就是说谁也没有能力打开一把没有钥匙的锁。这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存在的。现在世界是不管再坚固的锁,也是可以被破解的。这个技术解决了一个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隐私的保护和安全性。从这个技术上看到了现在社会中的每个人其实是没有安全感的。说到安全感大家可能就会认为是身体的安全。其实安全这个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区块链技术首先用技术解决了安全问题。也就让所有人相信他的绝对安全性。第一个共识就产生了。
  
第二个特性,就是去中心化。人类社会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是有中心化的。部落,家族,民族,军队,国家的形成。都是中心化的体现。
  
中心化意味着管理的集中。在这种管理的集中过程中全世界都在追求民主,产生了民主集中制。各种形形色色的民主其实只是概念性的体现。真正的民主很难在中心化的结构中形成。纵观整个世界所有的先进的社会体制都不是真正的民主。民主首先我认为就不能是等级化的。或者说不能是自上而下的。民主是一种平等的最好体现。人类在追求自由平等的路上走了几千年。发现绝对的自由和平等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当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概念出现的那一刻起。理想主义的自由平等观念似乎要产生了。让全社会的人看到了实现自由平等和民主的可能性。虽说去中心化是一种理想,但理想被看到了一丝丝曙光的时候。大家都开始兴奋了。现在对比特币等加密币的炒作明显有些跑题。但是这确实是由一群理想主义者实现的。就是这批狂热的区块链信徒。让区块链影响着整个加密币市场。

Day 1 《人人都懂区块链》听书感想


                
其实我之前听说过区块链,也听说过比特币,当时有很多人因此赚了不少钱一夜暴富,甚至现在还有好多后知后觉的人想加入区块链,幻想着“不劳而获”捞一笔。

但在2018年(好像是)爆出来“李笑来比特币骗局”事件以后,影响挺大的,我其实本来挺喜欢李笑来的(因为他是我崇拜的猫叔的偶像),但是因为当时不懂比特币,所以也无从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不想受各种舆论引导、煽动)。

直到今天听了这本《人人都懂区块链》,才算是对区块链有点了解,但是毕竟还是比较片面,只能在此记录下引发的思考,毕竟知识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因此引发了什么思考,不是嘛~

首先,听完区块链的简单介绍以后我想起了以前看的一个视频——未来用点赞换钱买东西,详见下面的视频(如果看不了可以找我要)。
  
个人理解区块链、比特币其实就是一种价值体现,不过并不像点赞这么没有含金量。看了这本书发现区块链是永久定量2100万的,这也就意味着这个东西是稀缺的(也就是说贬值不太可能),就看大家通过什么方式去获得价值、去交易价值了。

其次,区块链有四个创新技术,这其实与我认为的未来价值体现是相吻合的。
  
第一项是非对称加密技术——代表非常安全,轻易不会被破解;
  
第二项是分布式账本——大概可以理解为不会因为某个平台崩了而影响你的价值(我自己投资的时候除了银行就特别怕投资平台崩了影响资金);
  
第三项是智能合约——代表只要满足特定要求,严格执行合约(基本取代了律师的工作,未来不用扯皮了);
  
第四项是共识机制。

然后,不管是投资区块链也好、股票也好,都需要你对你所投资的东西完全了解而且确信自己的判断以后再去做(我曾经为了投资股票分析了企业年报,分析得很崩溃)。
  
区块链项目就像一个公司,要给这个公司投资之前,首先要起码了解公司具体是做什么的,具体如下:
  
第一,看项目的合法性;
  
第二,看白皮书分析;
  
第三,项目的需求和应用场景;
  
第四,项目产品模型、 用户量和用户体验;
  
第五,区块链社区维护得如何,有多少用户,是否活跃。
  
第六,是否有专门的团队进行币价的市值管理,项目团队及顾问团队人员构成,是否有过往成功的经验。
  
…………
  
所以个人更建议股票玩得比较不错的人去玩区块链,就像打进阶赛似的,如果你连低级的都没玩明白,直接玩高级的,难免会被“割韭菜”。

最后,其实我很喜欢区块链的设计逻辑4W1H,即Why,Who,Where,How。
  
Why指这个项目的意义和价值。
  
Who指谁可以参与这个项目。
  
Where指在哪儿参与、流通。
  
How指如何持续稳定带来价值。
  
其实对应企业中的项目也是要首先明确这项目的4W1H,才能更好的运作。

以上就是我听完这本书的思考,也许有理解得比较片面的地方,但我前面也说了,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知识引发的思考。
  
当然,如果有理解错误的也欢迎指正呀~一起努力、一起成长。

2019年网络安全从业者心得体会


                

第4课 区块链中的密码学 学习总结


                
这是加入公Ulord深度学习第四课,杨博士给大家主讲区块链中的密码学问题,本期课程令让我弄懂了一个一直困扰着我的关于公钥和私钥的问题,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再这次学习中我得到了答案,现在我把我学习到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
  
区块链里的公钥和私钥,是非对称加密里的两个基本概念。
  
公钥与私钥,是通过一种算法得到的一个密钥对,公钥是密钥对中公开的部分,私钥是非公开的部分。公钥通常用于加密会话,就是消息或者说信息,同时,也可以来用于验证用私钥签名的数字签名。
  
私钥可以用来进行签名,用对应的公钥来进行验证。通过这种公开密钥体制得到的密钥对能够保证在全世界范围内是唯一的。使用这个密钥对的时候,如果用其中一个密钥加密数据,则必须用它对应的另一个密钥来进行解密。
  
比如说用公钥加密的数据就必须用私钥才能解密,如果用私钥进行加密,就必须要对应的公钥才能解密,否则无法成功解密。另外,在比特币的区块链中,则是通过私钥来计算出公钥,通过公钥来计算出地址,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智能商业》读书笔记


                
前言

当3.0模式出现后,1.0模式的企业就要非常小心了,因为发展空间看起来还在,但是很可能会突然进入断崖式呢困难期。
  
2.0模式的企业其实没有什么选择,因为眼下正是这些企业风头正劲的时候,虽然出现了一些未来挑战者的苗头,但绝大部分企业不会放弃看起来非常好的增长,而去做所谓的战略升级。
  
3.0的创业者,如果你相信这是未来,那么需要做的只有勇往直前。
  
1.0模式:传统产业升级,例如消费升级带来的机会。
  
2.0模式:互联网化,也就是利用互联网的一些工具进行效率上的提高。
  
3.0模式:指的就是在互联网平台下,用网络协同的数据智能方式进行重构。
  
第一不部分? 智能商业
  
01 智能商业大变革
  
智能商业:网络和数据时代的必然选择
  
第一,在线化(连接互联网)
  
第二,智能化(数据和算法,构成了智能基本要素)
  
第三,网络化()
  
低成本,实时服务海量用户
  
满足每一个用户的个性需求
  
服务自我更新与提升的速度
  
双螺旋构成:网络协同+数据智能
  
所谓网络协同,指的是通过大规模、多角色的实时互动来解决特定问题。
  
数据智能的本质就是机器人取代人直接做决策,和传统的BI(商业智能)完全不同,这一点至关重要。数据智能强调的是运营决策直接有机器决定。
  
未来已来,智能商业将走向何方
  
在未来10年里,智能商业的发展依然要靠,在线化、智能化、网络化三条主线的突破。我们现在心中实力强劲、强大无比的公司,,也仅仅是在在线广告、在线零售和在线社交三个方面取得了足够大的进步。绝大部分的经济领域都还是一个个基本空白的竞技场。
  
02 互联网的本质
  
联:改变物理世界的底层技术革命
  
连接1.0时代:PC互联网
  
连接2.0时代:移动互联网
  
连接3.0时代:万物互联网
  
互:让交流沟通具备无限可能
  
互动1.0时代:一对多的门户广播模式(比如雅虎、新浪、搜狐)
  
互动2.0时代:以关注为典型代表的创新型互动(微博、推特)
  
互动3.0时代:社交网络服务(美国的脸书中与中国的微信)
  
网:互联网给商业社会带来的颠覆性改变
  
其实商业最重要的就是结网,未来互联网将给人类商业社会带来的颠覆性改变,就是在于商业的大规模结网。当海量的人已经可以同时在线互动的时候,如何让他们通过在线协作的方式去完成某一件事情,变成为一种新的商业组织方式。
  
03 智能商业双螺旋之一:网络协同
  
网络协同:新经济范试革命
  
互联网最终的使命就是让任何人、任何物,甚至是任何时间、地点,都能够互联、互通、互动。毫无疑问,这必将带来经济范式的又一次革命。
  
淘宝的发展,就是一个协同网络不断生长的过程。
  
支付宝的出现,本质上也是在促使直接互动更好的发生。
  
区块链技术由于提供了一个点对点、建立在共识基础上的协同网络,很有可能带来网络协同的一次大飞跃。
  
淘宝与优步:网络协同效应的胜利
  
淘宝作为一个协同网络,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快速扩张,在此基础之上,又加入了数据智能带来的价值。因此,淘宝带动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快速推进到5000亿美元的市值规模。
  
优步在短短的时间内增长600亿美元的估值,其核心是数据智能这个引擎在出租车这个足够大的市场瞬间得到爆发,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优步这两年陷入停顿,原因在于大家不清楚优步下一个价值创造的源泉是什么。也许可以做个判断,优步在网络协同的方向上已经不太有什么可能性了,应为它的DNA比较局限,起步于一个很单薄、很简单的用户场景-打车。
  
04? 智能商业双螺旋之二:数据智能
  
数据化:商业创新的基础
  
算法化:智能商业的“引擎”,而非“工具”
  
它是智能的核心。基于数据和算法,完成“机器学习”,实现“人工智能”
  
产品化:数据智能和商业场景的最终载体
  
产品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上传:将“端”的行为数据向“云”反馈
  
下达:将“云”的数据智能传递到“端”
  
活数据:让反馈成为闭环
  
“活”的两层含义
  
1.数据是“活”的
  
2.数据需要被灵活使用
  
“活数据”的三大重要特征
  
1.全本记录,而非样本抽查
  
2.现有数据,后有洞察
  
3.数据就是决策(数据智能的引擎机器要能够直接做决策,而不是传统的利用数据分析来支持人的决策)
  
企业智能化=在线化+自动化
  
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
  
企业智能化
  
1.核心业务在线化
  
2.业务环节自动化
  
05? 智能商业的特征:向精准升维
  
"精+准"是未来商业的核心要求
  
根据效果付费
  
市场竞价,实时下线定价
  
持续跟踪反馈
  
精确:通过网络协同,实现降维打击
  
降低准入门槛,扩大生态容量(要想构建协同网络,首先要能够通过赋能降低门槛,让原来不存在的供给者进入,这样才能极大地扩大生态容量,才有可能改变原来的格局)
  
以协同为核心的不断演化
  
准确:数据智能的背后,是商业逻辑的根本改变
  
在线记录数据(淘宝提供在线购物服务,用户所有浏览和购买行为自然被记录下来,这不是额外的动作,而是业务的自热过程,是记录数据而非收集数据)
  
收集所有的数据(淘宝不仅能够记录买家的购买数据和浏览数据,就连买家在两个浏览行为之间停顿多少时间这样微小的行为都会一一记录。)
  
数据化往往是一个很昂贵的过程(如果你能够用足够低的成本、下足够短的时间内,掌握足够大的数据量,你的胜出概率将大为提升)
  
只有上线,才能迭代优化(不上线就没有用户反馈,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优化,迭代便无从谈起)
  
用机器学习的逻辑贯穿整个业务过程(未来一定会出现某种算法,让餐厅实现按收费最大化的目标来安排订位)
  
06? 黑洞效应:智能商业胜出的秘密
  
黑洞效应:智能商业的优势源泉
  
网络效应(智能商业双螺旋之一是网络协同,而网络协同的驱动力就是网络效应)
  
学习效应(数据智能是智能商业双螺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数据智能有着乘法的优势,也就是学习效应)
  
数据压迫会推动数据智能发展(一个网络不断扩张时,数据天然会被记录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数据会原来越多。当网络越来越复杂以后,靠人力根本无法完成如此繁重的工作。在这种巨大的原生压面前,人力束手无策,数据智能是唯一且必然的选择)
  
数据智能拥有网络张力
  
1.物质资源有形,数据资源无形
  
2.物质资源传播成本高,数据资源传播成本低
  
3.物质资源使用是损耗过程,数据资源使用是价值创造过程
  
4.二者的经济学原理不同(在给传统的物质资源定价时,成本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数据资源而言,编辑复制它的成本基本趋于零)
  
黑洞效应的必然方向是智能商业

第二部分? 商业模式变革
  
07? C2B:未来的核心商业模式
  
传统三大商业模式
  
B2B代表企业:阿里巴巴(水平B2B)、中化网(垂直B2B)
  
B2C代表企业:亚马逊、天猫和京东
  
C2C代表企业:易贝、淘宝
  
C2B:对传统工业时代的颠覆
  
就是消费者提出要求,制造者据此设计消费品、装备品。这是一场真正的革命:一个企业不再是单个封闭的企业了,它们通过互联网和市场紧密衔接,和消费者随时灵活沟通。
  
客户驱动:C2B模式的逻辑起点
  
商家和客户能够实时互动(通过互联网的联结,可以实现企业和客户之间高效率、低成本的海量连接和互动)
  
数据等于意见(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行为是可以数据化的,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行为痕迹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形成可供查阅的数据信息,这等于直接将他的需求以及感受告诉了你)
  
产品的快速迭代(在未来的智能企业中,无论你提供的是实体产品还是某种服务,你都需要一个互联网产品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互联网产品提供了你与客户产生联结、持续互动的界面。只有通过这个界面和客户发生互动,才能真实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有的放矢地迭代优化你的产品和服务)
  
转变思维:将C2B落到实处
  
一家公司想要向C2B的方向发展,首先就要转变旧有的观念,做到“用户体验至上”。剩下的则是要依靠现代化的数据智能,将C2B商业模式真正落实到实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方法。1.收集数据。2.吸引数据,引领潮流。3.根据需求打造个性化产品
  
08 S2B:通往C2B模式的自然演化路径
  
S2b2c的模式创新
  
S2b2c是C2B模式的一个变形,因为整个服务是通过小b和c(客户)的紧密互动而驱动的。只是这个互动不一定在网上完成,同时,小b离开S的支持也无法独立完成对客户的服务。其实,S2b2c是传统供应链模式的升级。S是一个重构了大的供应平台,需要大幅提升供应端的效率。b指的是一个大平台接入的万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小b,帮组它们完成针对客户的服务。小b的核心价值是完成对客户实时的低成本互动。S和小b之间是赋能关系,并不是传统的加盟关系。
  
S和小b的新型合作
  
S2b2c模式做大的创新,是s和小b共同服务c。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这个“共同服务”有两层含义。第一,当小B服务C时,必须调用S提供某种服务。第二,对于S来说,小B服务C的过程对它必须是透明的,也就是S能参与并且能给予实时反馈,来提示S对小B的服务。
  
赋能的五个方面
  
SaaS化工具
  
资源的集中采购
  
共同的品质保证
  
网络协同
  
数据智能

第三部分? 战略变革
  
09? 新战略:高校反馈闭环
  
看十年,做一年
  
因为“看十年”强调远见,需要看得足够远;强调“做一年”,是因为你整个行动的核心是落在一年甚至半年的时间框架下。
  
阿里巴巴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会
  
2007年战略会,那次会议,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希望能够探讨一下未来十年阿里巴巴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去,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战略。我们会上明确了阿里巴巴一定要在一年内找到一个CTO(首席技术官),能够带来公司完成奔月计划,在数据这个领域能够走向未来。第二个核心就是开放API。
  
战略实验
  
当你看不清未来,又必须做决定的时候怎么办?对于非常关键的战略决策,可以考虑用战略实验的方法来保证跟上大趋势。
  
10? 新定位:点-线-面-体
  
“点-线-面-体”的定位逻辑
  
面(指的是平台或者是生态型企业)
  
点(是指“面”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新角色)
  
线(连接点和面的称为线,淘宝卖家就是典型的“线”。依托于淘宝这个“面”淘宝卖家能够直接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服务。)
  
体(“面”是“体”最根本的组成要素,在“面”的扩张过程中,如果能够有足够大的基础,也许还会衍生出其他的“面”,进而形成一个日趋完善的“体”)
  
淘宝的动态演化
  
连“点”成“线”,互动结网
  
“点”“线”“面”交织成“体”
  
开放,连接,扩大网络
  
协同演化
  
生态系统对供应链的升维打击、
  
传统商家会在整个价值链中尽其所能垂直整合上下游,以统一的标准、规格、质量,将“点”纳入其控制的价值链。互联网因其开放性,拥有高阶段生态的丰富资源,无数“点”与“点”互动,迸发出的能量之大让传统、封闭的“线”望尘莫及。这样的胜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升维攻击。
  
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以史鉴今,当下“点“线”一级的创新,在传统社会中大多能找到对应。待到“面”渐成规模,“体”也小试莺啼,才是革命性产品爆发涌现之日。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第四部分? 组织变革
  
11? 第四次组织创新:创造力革命
  
历史演变:组织创新的三次革命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起源于英国,这是技术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革命)
  
生产力革命(生产力革命大致自19世纪70年代为开端,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个革命的标志是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了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管理革命(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人类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及航天技术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实现了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一大批新型产业由而应运而生。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同时,信息化的发展使得管理本身也变得愈加复杂。此时的管理核心不再是流水线的效率。而是公司本身这个组织的效率,其依赖于信息的流通和处理的效率。于是,出现了第三次革命--管理革命)
  
创造力革命
  
创造力革命的本质是通过人工智能释放和激发奋斗创新力,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这两种智能在交互与碰撞中激荡增值,螺旋式地创造出具有巨大价值的智能生产力
  
12? 新组织原则:从管理到赋能
  
忘掉管理,拥抱赋能
  
“赋能”赋是赋予的赋,能是能力的能,它所传达的核心观念是如何让他人有更大的能力完成他们想要完成的事
  
领导者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支持
  
团队成员的驱动力不是传统的劳动报酬,而是成就感和社会价值
  
打造全新的赋能型组织
  
匹配创造者的兴趣、动力与合适的挑战
  
打造环境和气氛,方便员工共同创造
  
通过组织设计,刺激人和人之间的有效互动
  
13? 自由组织协同网
  
强大的创新中后台
  
透明(因为透明,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其他平台参与者的工作,如做了什么、怎么做的、有什么特点和结果,以及如何复用和修改)
  
共创(每一比创新在中后台的平台上沉淀,智能、技术、经验、模式都以这种机制日益丰富,共同迭代,从而行程难以被其他平台超越的创新堡垒)
  
自由连接,网络协同
  
在赋能的模式下,组织结构也将顺应变革。由于管理被淡化和高度信息协同的需求,传统树状或矩阵的部门和层级区分将随之消融,取而带之的是联通一体、柔性结织的协同网络模式。
  
在线实时的动态目标矩阵
  
所谓的目标矩阵就是用完全数据化的方式来测量、评估和监控创新。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业务实现完整的数据化;另一方面,要用数据化的方式定义一个企业试图优化的方向,也就是所谓的价值目标函数。

第五部分? 案例分析
  
14? 淘宝的演化
  
淘宝现在的复杂生态,不是由马云计划出来,而是根据商家和消费者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演化而成。
  
社区属性与网络协同
  
极具社区属性的“淘宝讲师”(早期那批淘宝卖家的社区认同感极强,他们大多愿意在社群里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于技巧窍门,有时甚至包括自己曾吃过的亏、走过的弯路。)
  
平台做基础服务,第三方做增值服务(从客户服务到各种各样的运营商,还包括物流服务商,都形成了“第三方提供服务,淘宝提供平台连接”的新思路,开放性的协同网络由此而生。)
  
数据智能的又一次胜利
  
当协同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你需要用数据和智能手段协调网络中复杂的交互关系。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淘宝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次数据智能升级——引入搜索。搜索技术的这次突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雅虎中国多年的积累。
  
平台是生长出来的
  
这个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的人,没有人能够提前遇见如今的时代,预见未来十年后的环境和市场。一切的变化都是自然发生的,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演化而成。淘宝是这样,腾讯也是如此。
  
15? 新品牌:网红时代的品牌打造
  
网红电商的崛起,意味着品牌营销开始互联网化,也为传统企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未来成功的品牌营销,需要消费者和企业主动共建。
  
网红电商:三级支撑下的爆炸性商业机会
  
电商平台(在淘宝上,网红跟过去的淘宝品牌极为类似,都可以通过店铺工具和系统接触海量的用户。)
  
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微博、微信、直播等社交媒体,网红电商能够跟海量用户直接进行沟通交流。)
  
快速反应供应链平台(浙江和广州这十年来逐渐形成了快速反应供应链平台,这些平台都在不断进行互联网化,打通于电商和社交平台之间的关节。网红电商的饥饿营销和预售模式,需要供应链发生根本改变,以实现快速反应的需求)
  
品牌互联网化的创新打法
  
品牌打造方式不同(它是由网红于“粉丝”共同运营和创造的,消费者不需要被说服,因为他们早已认同了该网红品牌。)
  
品牌生命力不同(“粉丝”对于网红极为爱护,如果网红有缺点,他们往往能够容忍甚至鼓励,愿意帮助网红成长,因为他们认为网红的成长也意味着自我的成长)
  
品牌转化率不同(因为“粉丝”认为自己参与了整个过程,网红电商的商品就是自己亲生的“孩子”,“孩子”即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终归也是“亲生”的,大多会选择无条件支持,而传统的流量入口和广告影响的转化率却越来越低。)
  
新品牌建设的四大基点
  
和消费者之间持续进行深度互动(在像网红电商这种新品牌的建设过程中,互动贯穿始终。从对着装风格的讨论到具体某款衣服的设计和销售过程,以及售后服务,甚至是下一款服装应该什么时候退出、应该推出何种风格的服装,网红和“粉丝”之间持续进行着深度互动,社区建设品牌建设同步进行。)
  
通过个性化社交网络触达消费者(它通过微信、微博、直播此类个性化的社交网络触达消费者,同时通过点评等互动的方法在消费者中口口相传,最终影响更大的消费人群。)
  
通过复杂的人格化表达,在消费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震(它可以多角度地于消费者进行持续互动,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更多元的认知。以及更深层次的情感共振,而非一两个所谓的卖点。从简单的信息元素到越来越复杂的人格化表达,形成人于人之间的共振,这是新品牌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
  
将原本割裂的职能部门有机融合(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中。广告、零售和客户服务在很大程度上都已互联网化,当品牌这个关键职能也完成互联网化的进程之后,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由此形成,这种商业模式能够将原本割裂的职能部门有机融合为一体)
  
第六部分? 关于未来
  
16? “互联网×”:传统产业的重构
  
如今,大家都很喜欢讨论的“互联网+”是传统企业和互联网方法的叠加,但是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模式是乘法儿非加法,是全新的DNA和商业模式,而非仅仅利用新手段解决旧问题。
  
“互联网+”:不是叠加,而是融合
  
“互联网+”仅有连接的“形”,而没有数据和算法的“魂”,相当于在公路上跑着的马车,其局限性一目了然。
  
互联网于传统产业的融合是一个漫长而痛苦呢过程,从底层认知到能力再到组织的结构,都需要痛苦低打破、重建,而且整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互联网+”的参与些显然对此缺乏准备。
  
“互联网+”把互联网于传统行业之间的关系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二者的关系不应该是简单叠加,而应是高度的生态融合;不是取代和颠覆,而是优化和升级。“互联网+”就是要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简而言之,“互联网+”不是要颠覆传统行业,而是要通过于传统行业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互联网×”:新时代的开创者
  
“互联网×”会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这是整个中国经济在互联网和数据时代升级的大机会。在这个机会中,很可能会诞生一大批新的行业领导者,而成为领导的条件就是你是不是真的了解和相信这个时代。

结语?  新文明:感受未来已来
  
合作的演化建立在技术和制度两个基础之上。
  
技术:通信成本越来越低,信心传播越来越便利
  
制度:信任越来越容易建立
  
社会制度的不断革新,包括语言、国家、法律和文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让更大范围的陌生人之间更加容易地建立信任关系。

更多交易所入口

一站式注册各大交易所、点击进入加密世界、永不失联,币安Binance/欧易OKX/GATE.IO芝麻开门/Bitget/抹茶MEXC/火币Huobi

点击进入 永不失联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