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突破24000美元,到底什么是比特币?
传统的电子支付几乎总是需要专门的金融机构来提供第三方信贷,以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易。但是,第三方信贷机构通常会产生巨大的中介费用。因此,为了替代基于第三方信用的原始交易模式,中本聪设计了一种基于加密认证的比特币电子支付系统,该系统允许任何交易的双方直接进行交易而无需第三方信用。另外,电子货币通常遇到双重支付的问题,即,在同一持有人手中多次支付货币的欺诈性支付行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本聪将提出一个点对点的分布式时间戳服务器来生成电子交易证书,该证书在时间前后安排并记录下来。这就是比特币从这个角度来看,比特币也是一个新的可追溯交易链。
根据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对比特币的设计,比特币被定义为一种基于密码学原理的数字加密货币支付系统,以实现分散化,解决带时间戳认证的双重支付问题并实现点对点支付。点对点交易。
比特币是一个分散的点对点货币系统,具有大量的分散节点。当网络中发布新的交易信息时,其他节点迫切需要验证交易信息并将其连接到区块链。因此,在没有权威的中央运维机构的情况下,比特币利用工作量证明的激励机制,使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愿意参与区块验证以及网络运维的工作。验证区块信息的节点操作行为也是一种生成比特币的新方法。比特币的产生也称为挖矿,而涉及采矿的节点也称为矿工。矿工想要挖掘的矿山(即一个新区块)将要验证网络中广播的交易,并将其写入包含比特币激励措施的新区块中。
就数据而言,它是一串加密的数据。所有者拥有的所有比特币将具有前一个所有者在最后一次交易期间签名的随机数字签名序列。当持有者将比特币交易给下一个比特币持有者时,相应的经过验证的数字签名也将被附加到比特币的末端以形成完整的链。
比特币和区块链一样吗?
不一样的,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项技术,尚链就是做区块链的,可以去了解下!
比特币算法原理
比特币算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和SHA256哈希算法。
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主要运用在比特币公钥和私钥的生成过程中,该算法是构成比特币系统的基石。SHA-256哈希算法主要是运用在比特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中。
比特币产生的原理是经过复杂的运算法产生的特解,挖矿就是寻找特解的过程。不过比特币的总数量只有2100万个,而且随着比特币不断被挖掘,越往后产生比特币的难度会增加,可能获得比特币的成本要比比特币本身的价格高。
比特币的区块由区块头及该区块所包含的交易列表组成,区块头的大小为80字节,由4字节的版本号、32字节的上一个区块的散列值、32字节的 Merkle Root Hash、4字节的时间戳(当前时间)、4字节的当前难度值、4字节的随机数组成。拥有80字节固定长度的区块头,就是用于比特币工作量证明的输入字符串。不停的变更区块头中的随机数即 nonce 的数值,并对每次变更后的的区块头做双重 SHA256运算,将结果值与当前网络的目标值做对比,如果小于目标值,则解题成功,工作量证明完成。
比特币的本质其实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一组方程组的特解(该解具有唯一性)。比特币是世界上第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货币,其没有特定的发行中心,比特币的网络由所有用户构成,因为没有中心的存在能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区块链中的时间戳是什么
为了防止双花问题,系统会给每一个区块的交易信息都自动加上时间戳,给它打上时间烙印,这个时间你花了多少钱,花了就是花了,已经记录上了,不能再用它买别的东西了。
具体怎么记录的呢?其实还是通过计算,把时间戳和区块上的其他交易信息,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出一个加密数值,这个加密数值叫作“哈希值”,每一个新区块都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由此形成一条区块链。
所以我们说:比特币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层层嵌套、永不停歇的、非常强大的时间戳
系统,它利用的是时间戳,保证每一个区块按照时间顺序链接成“链”(也就是区块链)。
从这里我们这样理解,时间戳,字面意思是给区块打上时间印记,它的实际作用在于:为之后计算哈希值提供一个重要参数,是计算和核对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非常重要的信息。
最后,我们总结本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两个名词:UTXO和时间戳,这两个概念呢,是解决“双花问题”的重要手段,能够保证比特币可以在没有第三方机构的情况下,不被多次使用。
微软看上的比特币区块链技术,到底是个啥
区块链(blockquan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区块链在网络上是公开的,可以在每一个离线比特币钱包数据中查询。比特币钱包的功能依赖于与区块链的确认,一次有效检验称为一次确认。通常一次交易要获得数个确认才能进行。轻量级比特币钱包使用在线确认,即不会下载区块链数据到设备存储中。
比特币的众多竞争币也使用同样的设计,只是在工作量证明上和算法上略有不同。如,采用权益证明和SCrypt等等。
区块链时间戳证服务和存在证明
该概念在中本聪的白皮书[1]中提出,中本聪创造第一个区块,即“创世区块”。
2009年1月3日,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在创世区块里留下一句永不可修改的话:
“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财政大臣正处于实施第二轮银行紧急援助的边缘)。”
当时正是英国的财政大臣达林被迫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的时刻,这句话是泰晤士报当天的头版文章标题。
区块链的时间戳服务和存在证明,第一个区块链产生的时间和当时正发生的事件被永久性的保留了下来。
比特币公司BTCC于2015年推出了一项服务“千年之链”即区块链刻字服务,就是采用的以上原理。用户可以将通过这项服务将文字刻在区块链上,永久保存。
比特币、莱特币、瑞泰币、千金卡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