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在数年后会维持在多少个
比特币的总量会维持在2100万个,这是到若干年后全部开采出来的。
比特币扩容过程中被广泛接受的区块大小是?
32MB,比特币的扩容问题来自一个很直接的现实,那就是保存在比特币区块链上的数据块的物理大小限制是1MB。区块最大可以达到32MB,当时平均每个区块大小为1~2KB。有人认为区块链大小上限过高容易造成计算机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发生DDOS攻击(至于什么是DDOS攻击不懂的可以参读此文DDoS攻击方式和原理),因此为了保证比特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中本聪决定临时将区块大小限定在1MB。
【拓展资料】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提出,并于2009年1月3日正式诞生。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其总数量有限,该货币系统曾在4年内只有不超过1050万个,之后的总数量将被永久限制在2100万个。
2021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通知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
每当比特币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时,主流媒体总会请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分析一下比特币。早先,这些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是不是骗局。而现如今的分析总是集中在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的主流货币。而这其中争论的焦点又往往集中在比特币的通缩特性上。。
什么是比特币的扩容?为什么要扩容?
每个区块大小是一兆,大概能容纳一千多条交易的信息,如果你上一个比特币区块链浏览器上去观看的话,你会查到现在每一个区块大概都是一兆左右,已经达到了区块容量的上限,如果比特币的网络的转账越来越多,很多交易就不会在交易发生后第一个发生的区块被打包和确认。可能要等好几个区块或者时间更长,在比特币的历史上曾经遭遇过几次粉尘攻击,其中就有很多交易者在交易所(币汇)制造大量的小额转账,粉尘攻击就是有人制造出大量的小额转账,使得网络中有大量的待确认的交易,导致正常的转账不能够被确认,确认时间被延迟,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转。
很多交易者的交易等待两天或者是更久才得到确认,虽然粉尘攻击是非常极端的例子,但是看现在的比特币的网络,正常的转账量,已经远远超出了他能够承受的最大的容量,每个区块大小现在都是一兆,所以扩大比特币区块容量,突破现有一兆大小的限制,这个过程叫做扩容。
比特币为什么要扩容?
目前比特币区块大小为1M,每秒大约只能处理7个交易。随着比特币交易量不断增长,比特币网络已经难以迅速地进行转账交易确认,比特币网络出现拥堵。
比特币区块链上最高时有上万笔交易积压,比特币转账交易费高达几十美元,网络拥堵时,比特币交易甚至需要花费好几天才能被打包。大家开始讨论如何扩容。
自2013年起,人们提出了很多关于比特币扩容的方案,有人说要提高区块大小上限、有人说要拿出区块内部分无用信息…但是这些方案都没有获得广泛认可。因此,比特币扩容一直争论不休。
潘志彪:比特币区块链扩容为什么选择2MB
虽然大家对于扩容提出来各种方案,但基本可以划分为两类:长期规则派与短期搁置派。长期派偏理想、规则型,一口气敲定便不再折腾,典型代表BIP101/103,设定一个增长规则,便不再调整。短期派则认为未来不可预测,固定的规则过于简单暴力的解决问题,希望设置一个短期数年方案暂时先避开,搁置至未来解决,代表为BIP100,但由于投票过程复杂,后简化为BIP102/109等,而BIP248则一口推迟至2020年,近几年就简单采取翻番增长。
自2015年06月以来,经过了大半年来的大范围的反复讨论,目前长期规则派基本完败。2015 年12月比特币香港扩容会议由Pieter Wuille提出了隔离见证(Segregated Witness)之后,扩容问题甚至已经简化为仅升级至2MB,但陷入了关于实施时间点的争论之中。
一个看似简单的扩容技术问题,却引发比特币社区花了大半年时间,开了数次全球技术会议、私下打无数口水仗,却依然未有明确定论。其背后深刻原因是,区块限制值上调是无法真正解决比特币扩容问题的。
不过,有一些项目确实自建区块链,例如以太坊、DEC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