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评级真品什么意思
真品评级是证明了经过了专一机构的专业老师的鉴定,首先是此枚钱币是真币无疑。结合钱币的品象、钱币完整度、磨损状况,流通痕迹等各方面综合考量给出的结论。题图为PCGS评级的MS67+大头。本文配图均为官网借图,非本人藏品。
这一系列暂名银元闲话,今天讲讲银元的品相与评级标准。此后该系列写出更多篇后,各篇的顺序可能会有调整。
本系列所谈的银元,指的是“中国近代机制银币”,主要包含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铸造的银币(含委托外国造币厂铸造的中国银币),并简单涉及同一时期在中国通行过的外国银币。前者主要有龙洋、袁大头、孙小头、四川军政府壹圆、船洋等品种;后者主要有双柱、鹰洋、站洋、坐洋等品种。这些品种比较常见,我本人的经验也稍多一点。至于一些非常少见的品种,由于本人经验有限,在此不再涉及。
银元的品相,在国内传统上,较早时期还是分得稍粗,主要就是原光、带光、好品、通货、差品这几档。后来美国的分级制度传入,在国内的影响逐渐加大。到了今天,已经得到广泛的了解和接受,并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价格体系。因此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目前发源于美国,并在全球收藏者中得到广泛接受的70分制钱币评级体系。
这一评级体系于1948年由美国的心理学家、钱币学家威廉-谢尔顿提出,认为品相完美的一枚钱币,价值是同一品种、品相最差的一枚的70倍。因此他将完美的品相称为70分,随着分值递减,所代表的品相逐渐减弱。
美国的评级公司出现较晚,大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第三方评级服务出现的初衷,是为了给钱币一个客观的品相评价,以便于交易双方在看不到钱币实物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邮件或电话)达成交易。后来因为评级币的品相和真伪相对有保证,越来越多的收藏者开始将手中的裸币送去评级。以前是ANACS、PCGS、NGC三家较为主流,现在ANACS式微,得到广泛认可的只有P和N两家了。对于中国银元,大家比较认可的还是PCGS,主要原因(我是转述大部分人的说法,并不代表我认可)是PCGS评分较严、对假币辨别能力强。同一枚币,送NGC,最后出来的分数有可能比PCGS略高。在中国市场上,同一分数的币,PCGS评级的可能会比NGC的贵上百分之二三十。但是不知为何,我认识的美国币商,送评总是先考虑NGC,可能是因为NGC收费更低。
目前主流评级公司官方使用的品相分数,有以下几档:MS(mint state,未流通)、AU(about uncirculated, 近未流通)、XF(extra fine, 极美)、VF(very fine, 较美)、F(fine, 美)、VG(very good, 较好)、G(good,好)、AG(about good, 尚好)、FR(fair,尚可)、PO(poor,差)。实际上最后几档,从F以下已经挺差了。这些档次与国内术语大致关系为:MS-原光,AU-带光,XF-好品,VF-通货,F及以下为差品。对应具体分数有以下这些:
MS:70,69,...61,60,每个分值均存在
AU:58,55,53,50,仅有这四档
XF:45,40,仅有这两档
VF:35,30,25,20,仅有这四档
F:15,12;VG:10,8,G:6,4,AG:3,FR:2,PO:1. 后面品相比较差的,仅有这些档。
下面先说一说什么样的钱币送去评级,才会拿到分数。“有分”的钱币,必须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上面只能出现流通痕迹与流通磨损。在这一前提下,“未流通”的进入MS级,“近未流通”的进入AU,以此类推。
对于评级公司来说,任何对钱币金属表面的改变,都是降低钱币评级分数的原因。正常流通所造成的改变主要有两种:磨损与磕碰。磨损会逐渐磨去钱币上的高点,让细微纹路不可分辨,直至文字不可分辨。而磕碰一般指的是别的钱币的边磕在这枚钱币上,形成的细小凹痕,或者细小刮擦痕。一般来说,磨损与磕碰越多,评分越低。对于MS级的钱币来说,只允许有磕碰、刮擦,而不允许有流通磨损。AU级别及以下,此二者均不可避免。
银币一旦进入流通,其品相的下降就会很快。可以理解,品相最好的银币,数量一定最少,而且品相下降起来容易,想让它上升“几乎”不可能。因此,高分的币,价格也远高于普通品相的。
因为高分的评级币一般价格较高,市场较热,这里多说几句。对于中国银元来说,65分以上都可以称为“神仙分”,一般收藏者轻易碰不到,只能花高价买入。对于主流品种来说,MS级常见的是61、62、63、64这几档。(大部分品种,在MS区间数量最多的是MS62分的;船洋因为后期造币厂流出较多,好品相对多见,MS63分的数量最多。)至于60这一档,虽然存在,但是相比其他几个分数的数量很少。
实际上MS级别的给分,一般要综合考虑品相、压力、包浆等各个方面。品相(划痕磕碰的多少)决定一个基础分数,压力充足打制深峻的,分数相应上调半分至一分,压力不足的减分;包浆漂亮的分数也相应上调,包浆较丑的减分。如有其它小缺陷,也会相应纳入考虑。下面简单翻译一下PCGS对于65-60分的评分指导意见,并配上相应评分的袁大头银币PCGS官网图片。
65:高于平均水准的打制以及很少的磕碰(marks)与划伤(hairlines),绝大部分不在重点部位
九年精发大头,PCGS评级MS65,漂亮的五彩包浆
64:平均水准或稍好的打制,散见磕碰与划伤,但均不严重
三年大头,PCGS评级MS64,淡金黄色包浆
63:平均水准或略弱的打制,中等数量的磕碰与划伤
三年大头,PCGS评级MS63,淡金黄色包浆,注意看打制压力其实要略差于上面64的那枚,划痕也略多
62:无磨损,平均或低于平均水准的打制,较多的磕碰与划伤
三年大头,PCGS评级MS62,淡金黄色包浆,打制压力其实不错,但划痕(尤其是人脸上)略多
61:无磨损,平均或低于平均水准的打制,允许出现多处较重的磕碰与划伤
三年大头,PCGS评级MS61,几乎无包浆,划痕较多
60:无磨损,可以是较弱的打制,以及多处严重的磕碰与划伤。
九年大头粗发版,PCGS评级MS60,可见划痕与磕碰较多
在各个整数分之间,还有“+”分数,如63+意味着分数介于63与64之间,相应的交易价格也应该略高于63分的。
近年来评级公司出现“细节”评级(Details),也就是将一些确属真品但有点品相问题的币也装入评级盒子,给出对应的档次及Detail评语,但不给数字分数,如AU detail的意思就是“虽然有点问题,但除此之外整体品相属近未流通级别”。这种钱币的市价,一般比同等有分数的低不少。但因为至少保证真品,还是有一定市场。
下面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引起“细节”评级的原因,使用PCGS的分数系统。
82:Filed rim,锉边。这一情况不太常见,也不必多说。
91:Questionable color,可疑色彩。也就是说评级师怀疑钱币的色彩、包浆是后来人造的,不是原汁原味的东西。
92:Cleaning,清洗。这几乎是没分的最常见原因,引起的误会也最多,因此需要仔细说一说。很多人说“不要清洗,否则评级就没分了”,也有人说“亮白色的币都是清洗过的”。首先,“不要清洗”这一点还是大体正确的,因为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清洗都属于弊大于利,绝大多数清洗都是“不当清洗”。其次,“清洗了就没分”这一说法也是不对的。根据评级公司的定义,只有摩擦性的清洗,或者严重的腐蚀性清洗,引起金属表面形态改变的,才属于“造成没分的清洗”。如果使用洗银水洗去浮锈,没有造成明显的金属表面形态改变,那大概率还是会有分。至于说亮白色的原光币,里面可能有被洗过的,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说全部都是被洗过的。有些原卷拆出来的,如果保存状态好,也可能仍然保持亮白色的表面,尤其是一些铸造年代较晚的品种,如三角圆大头还有美国、台湾回流的船洋。注意,PC标签上的“Cleaning”和“Cleaned”是一个意思,而如果清洗太严重,会标“Harshly Cleaned”。
93:Planchet flaw,币坯缺陷。这一情况在中国银币中也不太多见。
94:Altered surface,币面改变。也不常见,如表面涂漆等情况。
95:Scratch,划痕。这里指的是较为明显、影响整体表现的划痕。此评分偶尔能见到。
97:Environmental Damage,环境损伤。这里指的是由于保存不当,或水浸土埋等原因,造成的重锈,已经覆盖大片区域,同时其下的金属表面已经出现不可逆损伤的情况。此外,银币上如果有墨戳、朱砂字迹,也会被归入此类。
98:Damage,机械损伤。这一类别其实包含很多不同的细分描述,由于种类太多几乎无法总结完全。常出现在评级币标签上的有:Graffiti(刻画),rim damage (边缘损伤),chop mark (戳记),repaired(修复),Tooled(工具损伤),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枚钱币上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不给分的理由,标签上也只会列出一个,即最影响价值的那个。个人经验是97>98>92,即重锈>机械损伤>摩擦性清洗。
其实,也并不是所有的以上列出的问题都会导致“细节评级”,最重要的还是要看问题大不大,这个问题会不会影响大部分收藏者对它的喜爱程度。比如不太严重的边齿磕碰,边缘的一点点重锈,很多时候都会有分,但有可能会影响分数的高低。
很多人买评级币的原因是“真品有保障”,实际上评级师也是人,也有出错的时候。部分高端老银币的高仿假币新出来的时候,有可能评级公司的评级师也被迷惑住,就会被当做真品入盒。但整体来说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不必过分担心。
钱币评级PMG67是什么意思
pmg67这是pmg评级公司依据纸币的新旧程度给出的分数,分数越高纸币的品相越好。67分算很高的分数了,满分70分,完美的品相,找不到任何瑕疵。65分以上就算全品,67分已经是绝品了。
一、评级币的定义
所谓评级币,是指经过专业鉴定公司鉴定真伪,并对品相等级给出客观分数后,使用防伪硬盒封装的钱币。
二、历史渊源
(一)评级币的由来
英文里没有和“品相”相对应的词。通常形容币的品相时用的是condition,即“状况”。但是这个词太抽象、空泛,因此专业人士会使用grade一词,即“等级”或“品级”。其动词便是评级、分级。
(二)评级体系及标准
1.国际评级体系(70分制谢尔登评级标准)
2.钱币评级起源于欧美,在美国最早的评级方式同样使用较含糊的词来给钱币分类,后期较完善的字母等级系统主要包括差(Poor或PO)、一般(Fair或Fr)、接近好(AlmostGood或AG)、好(Good或G)、非常好(VeryGood或VG)、精美(Fine或F)、非常精美(VeryFine或VF)、特别精美(ExtraFine或XF)、几乎未经流通(AlmostUncirculated或AU)、未经流通(Uncirculated或Unc)和亮丽未经流通(BrilliantUncirculated或BU)。
3.50年代,WilliamH.Sheldon在他的书中第一次提出了Sheldon标准(又称:谢尔登70分评级),这个标准使用数字来表示币的新旧,数字的范围为1-70。具体的级别包括:BS-1、FR-2、AG-3、G-4、G-6、VG-8、VG-10、F-12、F-15、VF-20、VF-25、VF-30、VF-35、XF-40、XF-45、AU-50、AU-53、AU-55、Au-58、MS-60、MS-61、MS-62、MS-63、MS-64、MS-65、MS-66、MS-67、MS-68、MS-69和MS-70。这里MS是MintState的缩写,意味像刚铸造出来的一样。等级越高,等级间的差别也越大,但如果想仅评个人观察确定一枚币的等级,则需要大量的经验实践来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而顶级定级公司中的鉴定工作人员就是这样一些经过大量训练的专家。事实上,MS69和MS70之间的差别只能通过显微镜观察到。这套级别适用于普制币,对精制币,有一套类似的标准适用,从PF1到PF70。
各位朋友这两个钱币,买哪个比较好啊,评级币AU Detail 好还是XF Detail...
AU Detail 更好一些。字母等级系统主要包括差(poor或po)、一般(fair或fr)、接近好 (almost good或ag)、好(good或g)、非常好(very good或vg)、精美(fine或f)、非常精美(very fine或vf)、特别精美(extra fine或xf)、几乎未经流通(almost uncirculated或au)、未经流通(uncirculated或unc)和亮丽未经流通(brilliant uncirculated或bu)。 50年代,william h. sheldon在他的书中第一次提出了sheldon标准,这个标准使用数字来表示币的新旧,数字的范围为1-70。 1986年,一家现代专业钱币鉴定评级公司pcgs在美国成立。这家公司综合了上述的两个评级方法,同时用字母和数字来为钱币的新旧评级,具体的级别包括 bs-1、fr-2、ag-3、g-4、g-6、vg-8、vg-10、f-12、f-15、vf-20、vf-25、vf-30、vf-35、xf- 40、xf-45、au-50、au-53、au-55、au-58、ms-60、ms-61、ms-62、ms-63、ms-64、ms-65、ms- 66、ms-67、ms-68、ms-69和ms-70。 所以xf45是特别精美级别的45分,而au50是几乎未经流通的50分
拓展资料:
优势和不足?
优势
1、保真——自古而今,钱币买卖中真假是绕不开的话题,这里不存在了,对新人极具吸引力。评级公司官网页面窗口中输入币盒标签上的编码,通过细节比对,真伪立见。
2、颜值、品相有保证-----分数不是万能的,但能说明你拥有的是国色天香、小家碧玉,还是其貌不扬、牛头马面。
3、其它,诸如保值、增值,便于保护、交易,高分值的快感等,自己体会了。
不足
玩盒子币最大的问题是成本提高,而币的本质没有变。币还是那个币,钱还是那个钱,而一入盒,根据币的价值不同,一枚币成本增加少则几十元,多则成百上千。
有时过于相信评级分数,盒子本身也不便于察觉钱币边齿的情况,遇到边齿磨损、磕碰或者修复的情形,犹如吃饭吃出苍蝇的感觉,你懂的。各评级公司打分差异、恶性竞争、人情分等,也是让人心里打鼓的地方。
盒子币的价格更加透明化,一分品相一分价,都是太阳底下的事。水清则无鱼,盒子币少了许多混水摸鱼的乐趣。况且,隔着一个盒子,也使钱币少了些温度和亲情。
公博评级币XF 09是什么意思?XF指的是什么?
09一般指有戳,有划痕等问题;XF(Extremely Fine)?极其精美,40、50分。
MS 60-70 Mint State(Uncirculated) 未流通
AU 50,53,55,58 About Uncirculated 介于流通与未流通
XF 40,45 Extremely Fine 极其精美
VF 20,25,30,35 Very Fine 非常精美
F 12,15 Fine 精美;VG 8,10 Very Good 非常好
G 4,6 Good 良好;AG 3 About Good 较好
FA 2 Fair 一般;PR 1 Poor 差
扩展资料
公博CBCA纸币评级标准
按国际通用的规则,70为满分, 1分为最低分,但本公司下限分数为25分。低于25分已经没有区分的实际意义,均给出“真品”二字。
UNC 67-70 被视为顶级状态,无论在保存状态或是印刷的精细度与置中比例上都完美无瑕。
UNC 65-66 被称为精美品,纸币的状态接近完美,除了得达到未使用的品相外,黄斑、脏点、水渍等不良状态都必须明显不见。
UNC 60-64 Uncirculated 未使用品,目测极为清晰干净美观。
AU 50, 53, 55,58 About Uncirculated 几乎未经流通使用。
XF 40, 45 Extremely Fine 上美品,目测整体较好。
VF 25, 30,35 Very Fine 上品,流通过,有不同程度污染或缺损,但整体比较完整。
EPQ ( Exceptional Paper Quality的缩写),表示优良的纸质,任何人为的处理与涂写或是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均无法得到EPQ的评级,而所有精美品,即UNC65以上的纸币都必须符合EPQ的严格要求。
如何发现旧硬币的价值
目录方法1:决定硬币价值的因素1、看硬币日期。2、了解硬币的发行国家。3、注意硬币的稀有程度。4、观察硬币的销路。5、检查硬币的自身条件。收集硬币的爱好被称作“爱好界之王”。有的人可能会出于乐趣而收集硬币,有的人是为了通过短时间内快速转手倒卖而获取收益,也有人则是以此进行长期投资。不论你是出于何种目的而收集硬币的,你都可以了解一下如何发现旧币的价值,这对以此赚钱的人来说会很有帮助,同样,对于仅仅只是想要学习如何照料这些收藏品的人来说,也很有用。以下步骤就会把你需要了解的内容告诉你。
方法1:决定硬币价值的因素
1、看硬币日期。一般来说,越古老的硬币越值钱。不是所有的硬币上都有日期。欧洲的硬币上,现代日期标注法只能追溯到十七世纪早期。
在那些标有日期的硬币中,不是所有的日期都是根据公历来算的。以色列和印度都各自遵循不同的历法,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使用的则是伊斯兰教历。如果你发现某个硬币是来自于不使用公历的国家的话,就要用到日期转换器了,比如,你可以在CalendarHome.com找到相应的公历。
同时,你也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硬币都是在它显示的那年铸造的。比如说,日期为1804年的美国银币,实际上是在1834年和1835年被当作样币铸造出来的,而1804年铸造的银币实际上显示的是1803年,因为1803年使用的币模在1804年时还相当完好。
2、了解硬币的发行国家。根据某一硬币发行的国家在历史上是否突出,或者这个国家在当时铸造硬币的能力,硬币的发行过是会影响硬币价值的。许多国家会在硬币的正面(头部)或背面(尾部)印上国家名称,使用的语言可能会是这个国家的母语或拉丁语,又或者是有别于罗马字母的一种字母。你可以在Nations Online上用某个国家的英文名称查询它的本地名称。(不过,这个网站只能显示用罗马字母表示的国家名。)
3、注意硬币的稀有程度。一种硬币中,存在的特殊币的数量也决定着它的收藏价值,在许多情况下,这价值会远超硬币本身。硬币的稀有程度则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硬币铸造数量。1914D(D是指丹佛造币厂)的一美分硬币是比较抢手的,因为铸造数量只有119300枚。样币也是同样罕见的,因为它们的铸造量很少,只是用于测试币模的。目前,澳大利亚1930年铸造的一分钱样币全世界仅有6例,它原本铸造的总量可能也不会更大。
硬币铸造地。只有特定的造币厂才会生产一般流通的硬币,其他的造币厂则可能只生产纪念币,又或者,这些造币厂的存在只是为了便利而已。内华达州卡森市的造币厂于1870年成立,地址靠近与内华达州产有银矿的矿山,该造币厂于1893年停产,因为当时矿山无法再大量生产银矿了。这间造币厂生产的硬币比美国其他造币厂都要少,1878年生产量达到最大值,生产了2212000枚摩根银币。
硬币设计的改变。1913年第一次发行的印第安人头(水牛)五美分镍币的背后,将在凸起的土堆上的水牛改为了站在凹进去的草原之上。那一年,带凹线版的硬币生产得更少,所以它们比绘有凸起的土堆的那些更值钱,即便在之后25的生产中一直采用的是带凹线版的设计。
硬币成分的改变。1943年间的林肯银币是用钢铸造的,这是由于受二战影响,铜供应短缺;而之后两年的美分硬币则是用废弹壳铸造的。(一些1944年产的美分硬币是钢制的,但从未投入循环使用之中。)由于银价上涨,美国在1965年抛弃了银币制造,用铜镍合金来替代银制的一角、四分之一美元和半元硬币,不过,有些包银的半元以及一元硬币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生产出来。
硬币有否被召回。如果铸造出现错误的话,硬币可能会被召回,比如1913年造的自由女神头像的五美分镍币,现今所知只有5枚存在。当然,也有可能出于其他原因而被召回,比如美国曾将流通中的金币召回,然后将它们熔化,所以,现在只有一枚1933年造的双鹰头像的20美元硬币被发现。
硬币是否带有铸造错误。通常来说,那些带有惊人错误的硬币,比如模具撞击造币用金属板使之偏离圆心,或者是导致不完全地改变了硬币的设计,这些硬币会被观察之后进行淘汰并销毁,但仍有一些还是进入了流通之中。这些带有错误的硬币被收藏家们收藏了下来。
4、观察硬币的销路。与硬币的稀缺性相关的是,收藏家们对硬币感兴趣的程度。比如上文提到的1913年铸造的印第安人头像的镍币,尽管在1914年到1938年间使用的都是带凹线设计的版本,也使得带凸起土堆的更稀有,但是由于在1913年间前者生产得更少,因此,收藏家们对这一年的带凹线的镍币更感兴趣。根据世界上某个钱币收藏家生命的消逝,或者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持有硬币的收藏家的变化,以及硬币的普及程度,某种硬币的市场需求也会产生变化。
5、检查硬币的自身条件。硬币的形状会影响其价值,看起来越好看的硬币,收藏家们越是愿意买下。硬币自身条件由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划分等级:由谢尔登尺度划分,或用标准的描述性形容词来划分。谢尔登尺度将硬币划分成1到70的等级,1是最低等级,而70则是最高等级的。尽管谢尔登尺度是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一些硬币专家还是会更偏爱使用描述性形容词。
描述性形容词划分的等级,从最低等的"糟糕(Poor)"到最高等级的"铸造级(Mint State)",中间的等级则从"较合理(Fair)",到"还行(About Good)","不错(Good)","很不错(Very Good)","好(Fine)","很好(Very Fine)","非常好(Extremely Fine)",以及"几乎未流通(About/Almost Uncirculated)"。从Poor到Fair的程度,在谢尔登尺度中相差很小,是从一到二,而Good的等级不超过六,Fine不高于15,而Very Fine则不超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