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加密资产:判断对错的周期与风险控制

在周五的文章中,有读者留言:

“......对自己看好的标的长期持有......确实可以做时间的朋友收益最大化,但是有一个前提:你的选择是对的。然而,万一错了呢,人生有几个十年八年?几乎所有价值投资者都只强调长期持有,却都好像没有一个因自己的错误决策的补救方案或止损错失......十年八年是否是错成本太长了?”

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找到一个可以测度、可以衡量并且客观的标准,用这个标准能够很快判断出一笔投资的对错。

在传统的股票投资领域,我觉得相对容易,就是用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来判断。但在加密生态,不太好处理,我会按资产的属性进行分类判断。我前面曾经写的那一系列文章就是试图把加密生态的资产进行分类。

按我前面总结的分类方法,我大体上把当下的加密资产分为下面这几种:

- 以比特币为首的收藏品

- 以以太坊为首的具有混合属性的资产,它既有商品属性,又类似传统有现金流收入的企业。

- 只有治理功能的治理代币

- 有一定使用功能或权益属性,但实际上定义含糊的代币

对于以比特币为首的收藏品,我觉得是目前最不好判断的,因为我们很难找到一个可以测度、可以衡量并且客观的标准。

就拿我来说,判断比特币未来的价值以及投资比特币是对还是错,绝大部分的判断依据都是我的主观想法-----通过读比特币的历史、体会比特币的运行机制以及对加密生态未来的展望我坚信在我的有生之年比特币的是有光明前景的。

但这只是我的主观想法,它完全存在被颠覆的可能。也就是说我不能排除2年后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加密资产或者现在已经存在于某个角落的加密资产突然在2年后展现出比比特币还要强、还要猛的收藏属性。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资产出现,那2年后一直持续到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很可能这个资产的涨幅会大大超过比特币,甚至有可能比特币现在的价格就是它此生的最高价。

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可能还会在脑海里执着地认为比特币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并且死拿,那10年后很可能我就会被市场打脸,白白耗费人生的这10年。

这个概率的确存在,只不过我认为这个概率很小,所以我依然选择押注比特币。

但为了防止这种概率出现对我造成过大的伤害,我最根本的做法还是以前反复分享过的那一点:用来投资比特币的钱是闲钱,是不会影响我生活的钱,是即使亏光也不至于让我一贫如洗的钱---我认为这才是止损和防止试错成本太大最根本、最保险的办法。

我是比较保守的,所以像赵长鹏那样卖房买比特币的事我铁定干不出来,因此也注定不可能成为他那样的首富。不过我对自己这样的操作也很满意,不会羡慕那样的做法。

对于以太坊那样有混合属性的资产,我会兼用各种资产的属性来综合评判它的价值:既从商品的角度看待它,也从平台现金流收入的角度看待它。

但因为加密生态本身出现的时间不长,可参考的历史数据还太少,所以实际上我对以太坊的判断主观因素也还是占了大部分:我相信加密生态的未来,相信以太坊的未来,并且把以太坊横向和其它平台代币相比之后,我对它更有信心、更有把握,从而认为只要它不犯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我选择押注它。

但这样的押注同样有可能错误,有可能10年后被市场打脸。

为了防止这种错误出现对我造成过大的伤害,我最根本的做法还是和上面处理比特币的方法一样:用来投资以太坊的钱是闲钱,是不会影响我生活的钱,是即使亏光也不至于让我一贫如洗的钱。

对于只有治理功能的代币,我现在的处理方法很简单,也根本不会有那种试错成本:就是绝对不会主动花钱买,不管市场上多么热捧,就算错过也不在意。

当然,空投给我的代币我会留着以观后效。

对于有一定使用功能或权益属性,但实际上定义含糊的代币,我会越来越严格地按它的属性来评价它的潜在价值。

比如说某些代币是其平台中使用的“货币”,那我就会密切关注这个平台每半年或者一年有没有财务报告展示它的营收现金流。

如果没有,那我就会对这个项目警惕,就算参与也只会用很小的资金参与。如果有,我会评估一下它的现金流营收值不值它的币价,另外还会横向把这个币和其它类似平台的币相比,看看有没有特别的优秀、特别的出彩。

如果经过这样的比较后,我觉得价格不太离谱,就会倾向继续持有;如果觉得太高,我会卖掉部分。

不过这里依旧有一部分是主观看法,但我觉得用这样的方法处理,如果一个项目有严重的问题,不用很久,大概1年到2年也能发现它的问题,卖掉止损。未来再碰到这类代币时,我会更加谨慎地参与,如果价格太高,哪怕市场热捧,我也会选择观望,宁可错过也不无脑冲。

同样的,对这类代币最根本防止试错成本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办法还是用闲钱并且要更加注意仓位控制。

更多交易所入口

一站式注册各大交易所、点击进入加密世界、永不失联,币安Binance/欧易OKX/GATE.IO芝麻开门/Bitget/抹茶MEXC/火币Huobi

点击进入 永不失联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