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生态原生项目

静香

最近在听一位科技博主分享人工智能企业的观点时,他分享了这样一个观点(大意是):

每当一个新技术出现时有两类企业:一类是科技增强型,一类是科技颠覆型。

科技增强型的企业是用新技术改造它现有的商业模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尽管这类企业往往能在新技术出现后的一段时间表现得相当惊人。但它们的基因注定它们会被思维惯性所拖累,不太可能从根本上创造新模式和新场景。

而科技颠覆型公司则不同,它们出生时就在新时代。它们没有过往的惯性和包袱,往往能创造新模式和新场景。这样的公司未来才有可能出现颠覆性的增长。

我特别认同这个观点。

现在的美股就充满了这样的典型案例。

一些软件时代的老公司们(比如微软、甲骨文)和互联网时代的公司们(比如META、亚马逊、谷歌)都在积极布局AI的各个细分领域,甚至砸重金抢占AI领域的各个高地,经过这番操作它们也交出了靓丽的财务数据,录得了股价的大幅上涨。

在一般投资者看来,似乎它们顺利过渡到了AI时代,再次成为AI时代的主角之一,参与引领AI未来的趋势和发展。

相反,一些在我看来接近或者纯正的原生AI企业(比如英伟达、特斯拉、OpenAI、Anthropic...)中,除了英伟达目前取得了应有的地位之外,其它的企业要么业务还在徘徊,要么都还没有上市。

比起它们的前辈们,它们的光环显然就逊色了很多。

但我相信就在不久的未来,原生AI企业中一定会层出不穷地出现颠覆性企业把原有的那些前辈们挤出市值前十的排行榜。

看到人工智能领域的这个状况后,我联想到了加密生态。

今年以来,尤其是近几个月以来,加密生态的声音几乎完全被华尔街那些传统金融机构的玩家们给垄断了。

他们给这个生态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也给比特币和以太坊带来了强悍的价格支撑,与此同时它们似乎造成了这样一种错觉:

加密生态的未来在他们身上,加密生态的趋势由他们定义。

但在我看来,他们不太像加密生态的原生企业,只是利用加密技术扩展了他们原有商业版图或者利用加密技术包装了他们原有的商业模式和业务场景。

他们并没有模式上的创新,它们更像是加密生态中的科技增强型企业。

它们不代表加密生态的未来,更不可能创造加密生态的颠覆性模式和场景。

我相信加密生态中的原生企业才是真正颠覆我们的生活、颠覆商业模式的玩家。

但现实却非常尴尬:在加密生态这几年的走势中,不管是原有的还是新生的原生企业,很多依旧在艰难的探索,即使有些已经崭露头角但它们无论在影响力、规模和声量方面甚至都还不如最近新涌入的这些“增强型”玩家。

从这个角度看,加密生态现在的状况很让人遗憾,其中原生企业的处境也比AI赛道中的同行们更加艰难。

相比这些传统机构的喧嚣和扰攘,我更加期待加密生态中的原生企业能够占据这个生态的主流声量、影响这个生态的主流趋势。

更多交易所入口

一站式注册各大交易所、点击进入加密世界、永不失联,币安Binance/欧易OKX/GATE.IO芝麻开门/Bitget/抹茶MEXC/火币Huobi

点击进入 永不失联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