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火的背后原因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吗?
比特币(Bitcoin),无疑是近年来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它究竟是未来货币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疯狂炒作的又一颗“郁金香球茎”?
首先,比特币不是任何有形的货币,它的生产和运行基于互联网,是一种开源形式的P2P(Peer to Peer)数字“货币”。不同于人类早期的因其自然属性而选择的金银货币,也不同于近100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的法币(Fiat Money)——由国家法律和主权信用支撑的纸币,比特币完全诞生于现代 科技 互联网时代。
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成功应用。传统金融体系的交易记录都被保存在银行中心的数据库中,而区块链则是比特币的账本,任何时刻产生的比特币的所有权以及交易记录,都记录在区块链账本中。任何人只要下载了客户端,就能接收相关信息。
比特币的地址、私钥类似于个人账户与支付密码。个人拥有的比特币被锁定在个人地址上,只有运用私钥才能解锁并发往别的地址,实现交易。交易过程中会向全网发送一份账单,其他用户会对其校验,一旦通过验证,交易行为就成功了。第一个校验出这笔交易是否有效的用户,会被奖励一笔比特币。这笔奖励的比特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交易的手续费,这部分由转账者支付,是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比特币;另一部分则是系统新生成的比特币奖励。计算机的算力越大,越有可能得到比特币奖励。所谓的“矿工”就是专门进行验证交易信息并更新记录的人。
总体而言,比特币有以下几个特性:
总量有限性,发行不会失控。比特币发行的唯一来源是记账成功后系统的基础奖励。基础奖励最开始有50个比特币,每创建21万个区块后奖励会减半,到目前为止,减半已经发生了两次,成功记账只会得到12.5个比特币。估计到2140年左右,比特币总量将达到2100万个的上限。
良好的匿名性,账户拥有者的身份不会被任何人知晓。人们可以随意地通过比特币进行转账交易,不用像银行转账那样需要核验各种身份信息,更不用与任何银行卡绑定。不过,这一特性也使得比特币在洗钱等非法交易中被大量运用,目前比特币支付的最主要用途是黑市交易和“暗网”交易等。
比特币的生产和维持耗用了大量能源。“采矿”使得每生产一个新比特币都要通过高性能计算机执行加密过程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由于挖矿得到的货币数量和机器的运算能力大小成正比,从概率上看,采用性能越高的硬件,在所有矿工中算力的占比越高,更易获取比特币。“矿工”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彼此之间在算力上进行着较量,全世界10大矿池的算力总和占据了比特币算力的75%,算力的高度集中以及维持分布式去中心化的账户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比特币的价格容易大幅波动。比特币只是一堆数据,如果不与现实法币和实物挂钩,就很难确保其价格的稳定性。国家主权信用的承诺使法币在短时间内不会大幅贬值,因此人们才愿意使用法币而不是回归金银货币。与法币不同,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实物所有者可以随心所欲地与比特币挂钩、脱钩,这使得比特币非常容易受非理性情绪影响,价格产生大幅度的波动。
比特币的来源是什么
比特币(BitCoin)的概念最初由中本聪在2009年提出,根据中本聪的思路设计发布的开源软件以及建构其上的P2P网络。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点对点的传输意味着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系统。
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
比特币:又称“比特金”,是一种网络虚拟货币,网民可以使用比特币购买一些虚拟物品,比如网络游戏当中的衣服、帽子、装备等,网民之间也有用来购买现实物品的情况。
比特币网络通过“挖矿”来生成新的比特币。所谓“挖矿”实质上是用计算机解决一项复杂的数学问题,来保证比特币网络分布式记账系统的一致性。比特币网络会自动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整个网络约每10分钟得到一个合格答案。随后比特币网络会新生成一定量的比特币作为赏金,奖励获得答案的人。
比特币的价值来源:
与所有的货币不同,比特币不依靠特定货币机构发行,它依据特定算法,通过大量的计算产生,比特币经济使用整个P2P网络中众多节点构成的分布式数据库来确认并记录所有的交易行为,并使用密码学的设计来确保货币流通各个环节安全性。P2P的去中心化特性与算法本身可以确保无法通过大量制造比特币来人为操控币值。基于密码学的设计可以使比特币只能被真实的拥有者转移或支付。这同样确保了货币所有权与流通交易的匿名性。比特币与其他虚拟货币最大的不同,是其总数量非常有限,具有的稀缺性。
比特币是怎么起源的?有什么属性?
比特币最开始起源于互联网的一篇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货币体系》。在2008年正值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美国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导致全球的经济衰退。在同年11月,在互联网上一个匿名为中本聪的人发表了他对于电子货币的构想,并首次提出比特币这个概念,试图通过借助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个支付网络,以期实现支付去中心化的功能。基于中本聪的理念,在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币创世区块正式诞生。
比特币属于一种虚拟加密数字币,根据中本聪对于比特币的设计理念,在最初的时候,“矿工”每挖出一个创世区块就可以得到 50 个比特币的奖励。但是奖励的比特币数量并不是恒定的,中本聪在设计的比特币的时候还规定了:每隔四年每区块产生的比特币奖励将会减半。也就是说根据他设计机制,比特币的数量是恒定的。
不管“矿工”怎么挖掘,全世界最多只有2100万枚比特币。目前全世界已挖掘的比特币大概为1000多万枚,而在2140年比特币会达到峰值,此后将不会再有比特币产生。
除此之外,比特币还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去中心化。所谓的去中心化,举个例子就像是微信支付,你通过微信扫码支付出去的每一笔款看上去像是从你的账户直接到了收款人账户,但实际上每一笔交易,都存在你和收款人的存款发生改变以及你支付出去相对应的数值金额在市场上流通转让。在交易过程中,微信相当于一个中介协助你们完成交易,这种形式就被称为“中心化”。
而所谓的去中心化,就是货币交易的全过程里,包括从发行货币到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的过程中,不存在第三方,直接实现点对点的传输,即付款者的款项直接到收款方的交易流程,完全绕开了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管。
Gate.io芝麻开门比特币的激励机制是什么?
在过去,银行等中心化组织在为大家提供记账服务时,需要收取手续费作为回报。
但比特币网络没有中心化组织,需要大家一起参与,共同记账。 如何激励大家参与记账,让比特币网络持续运转呢?
比特币网络因此约定,夺得记账权的记账员,可以获得报酬。
报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新出区块所携带的比特币奖励,二是区块中所包含的交易手续费。 比特币奖励以及交易费用作为一种激励方案,不仅规范了矿工的行为,使其符合网络安全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货币的供应。
除此之外,比特币白皮书还提出了“奖励减半机制”,规定比特币奖励每四年减半一次,也就是说在 2009 年比特币诞生时,每成功记账一次就能获得 50 个比特币奖励,2012 年,比特币奖励第一次减半到 25 个;2016 年再次减半到 12.5 个。按照目前的减半速度,比特币预计在 2140 年全部发行完毕,总量恒定在 2100 万个。 所以比特币还具有稀缺性,被称为“数字黄金”,并且持有它的人越多,说明认同度越高,也才有可能变得更有价值。
比特币系统的激励机制是怎么设计的?
使用计算机依照算法进行大量的运算来“开采”比特币。在用户“开采”比特币时,需要用电脑搜寻64位的数字就行,然后通过反复解谜密与其他淘金者相互竞争,为比特币网络提供所需的数字,如果用户的电脑成功地创造出一组数字,那么就将会获得25个比特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