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究竟会不会分裂?及币行应对比特币分叉方案
如果你一直在关注比特币社区的消息,你会知道在大约两周内,最快可能2天内,比特币网络可能会面临协议上的一些改变。
为了改进比特币的交易能力,解决比特币网络拥堵问题,各方一直争论不休,并且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未来多则几周内短则几天比特币社区,可能会是迎来一次平滑的升级,也可能会出现链分裂,又或者只是简单地维持现状。
但最终哪种方案将会落地实施,还要看最终的投票结果。
截止到发稿前,已有88.2%的矿工投票支持SegWit2x(比特币分叉投票结果查询网址:coin.dance/blockquans)
最近比特币圈内频繁出现了这几个词:SegWit2x 、BIP 148、BIP 91。
然而,大部分读者可能根本不理解这些词的含义和他们的相互作用。
今天,OK君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些词的含义,和他们可能给比特币带来的变化。
SegWit2x(纽约共识)
是由一些比特币公司和80%的矿工在Consensus2017会议上签署的协议。会议由此决定了比特币的新版本:Segwit(隔离见证)+2x(将1M扩展至2M)。SegWit2x旨在通过一次软分叉将隔离见证应用到比特币主链上,同时承诺三个月后通过硬分叉增加比特币的区块大小。
BIP148
使用一种较旧的机制来对比特币作更改,这种机制被称为用户激活软分叉(UASF)。其需要大约50%的矿池支持,如果得不到支持,BIP 148便会激活,网络会被分裂成两条竞争的区块链。
说白了,在2017年8月1日这天,如果大多数矿工运行这个软件,隔离见证的激活条件就触发了。如果BIP148没有得到大多数矿工支持,那么比特币就会一分为二,产生两种比特币。
BIP91
BIP 91 的目标是在8月1号之前锁定SegWit2x的隔离见证,使得SegWit2x提案与BIP 148相兼容。BIP 91的锁定需要80%的矿工算力投票支持。
BIP91通过让SegWit2x 和BIP148产生兼容性从而避免分裂。
小白一句话简单理解:SegWit2x是一个可以优化比特币的东西,BIP91是为比特币不分裂保驾护航,BIP148有可能导致比特币分裂成2种。
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比特币将会发生的一些事,我们用一张图来展示:
目前我们正处于图中的第一阶段:对BIP 91进行投票,BIP91的激活门槛是在336个区块周期里,有269个支持,也就是80%的支持率。如果80%的矿工算力投票支持,答案为“YES”,那么Segwit(隔离见证)将被锁定,其他的提案将全部无效,比特币不会分裂。目前看来BIP 91通过可能性极大。
最新进展
截止到发稿时,336个区块,其中47(14%)个已经支持BIP 91。(BIP 91投票结果查询网址:coin.dance/blockquans)
目前,全网76%算力的矿池似乎已经承诺支持这个提案,目前看来BIP 91通过的可能性相当大,如果结果和预期相符,本次比特币不会分裂。
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经过8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难以预测的全球影响力。比特币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文明进化的重大成果,是目前全球最可靠的公有区块链网络之一,未来有极大的可能性成为其他区块链应用的底层基础设施,将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在比特币高速发展的同时,比特币社区出现了不同的技术发展路线图。有人认为应该扩大比特币区块,以支持更多的交易并发;有人认为应该优化比特币的数据存储方式(segwit),并发展闪电网络技术以支持更多的交易并发。
OKCoin币行对所有致力于比特币技术发展的工程师、专家都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认为比特币扩容的路线之争是不同技术理念的争论,不是阴谋论,也不是各种从业公司之间的政治关系。
我们每天享用的高科技,在历史上都出现过技术路线争论。比如Windows Mobile、Nokia Symbian、iOS、Android等移动操作系统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以后,最终iOS和Android广为市场接受;基于磁悬浮和基于轮轨的高铁技术,在多年的市场竞争以后,基于轮轨技术的高铁在中国被广泛应用。
在比特币的世界里,我们也同样认为所有的技术路线之争,最终应该由市场的用户来选择,而不应该通过开会或者政治谈判来支持某一种技术路线。
OKCoin币行作为一家致力于比特币应用的公司,我们的崇旨是服务好每一位客户,OKCoin币行并没有权力帮助用户选择哪一种比特币技术,因此OKCoin币行将支持所有了比特币技术发展路线,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和客户。
OKCoin币行将在比特币出现分叉可能性的期间采取如下措施:
1?在可能出现分叉的时间点,2017-07-30 - 2017-08-02 ,为了防止比特币充值或提现被回滚和重放攻击,我们将停止比特币的充值和提现。
具体的停止提现的时间点,我们会另行通知。为了您分叉期间的交易便捷,建议您提前进行比特币的充值,以防止遇到突发行情无法交易。
2?如果没有出现分叉,网络稳定以后,我们将恢复充值和提现。
3?如果比特币分裂为一种或多种比特币,OKCoin币行将会把分裂出来的各种比特币按拥有权提供给所有客户,并且逐步上线所有新种类的比特币的交易。
4?对于用户来讲,最简单的方法提前充值比特币,我们会为您处理好分叉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问题。
5?如果分叉过程出现了价格异常,OKCoin币行可能会临时中止交易。
我们相信,很多年后,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一个或多个版本的比特币将被广泛采用,让我们一起为比特币的未来努力。
区块链中的隔离见证是什么?
隔离见证具体怎么操作的?其实没那么简单~
隔离见证是区块链扩容的一种方法,已经在莱特币和比特币上成功实施。
目前区块链上每个区块内不仅记录了每笔转账交易的具体信息,即在哪个时间点账户收到或转出多少比特币,还包含了每笔交易的数字签名,用来验证该交易的合法性。矿工在打包区块的时候需要用数字签名一一验证每笔交易,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才会将该笔交易记录在区块里。
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只关心每个账户有多少资产,并不需要一一验证每笔交易。隔离见证就是把区块内的数字签名信息拿出去,让每个区块可以承载更多笔交易,从而达到扩容的目的。
比特币钱包隔离地址是什么意思
比特币钱包隔离地址是比特币“隔离见证体系”中的一部分。
“隔离见证地址”是比特币“隔离见证体系”中的一部分,整个隔离见证体系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
隔离验证地址为比特币的新地址格式,在收发操作上与普通地址一致。
什么是区块链?不是比特币进化慢,而是我们进化慢
自从区块链(blockquanchain)这个词被从比特币中抽象出来之后,整个业内就弥漫着一种奇特的意识形态叙事(ideological narrative)。这个叙事是这样的:比特币是一架又慢又旧的破马车,十几年了没有什么改进,什么炫酷的功能都没有。当然,从人类“无利不起早”的天然本性而言,给你讲这么一通破烂话的人,绝对不是吃饱了撑的无事生非,而通常都会在看到你对手里的大饼(BTC)起了半信半疑之心之后,趁机向你推销他正在兜售的拉风跑车项目。
北京时间11月14号下午13点15分27秒,随着区块高度709632的区块被挖出,比特币自2017年隔离见证升级之后最重要的升级之一,Taproot升级,宣告成功激活(今年6月份就已经获得超90%矿工投票lock-in了,本次激活属于明牌)。
该区块中包含了chainside联合创始人Federico Tenga的一笔V1_P2TR交易。在该笔交易中,Federico在OP_RETURNDATA中附加了一句话:gm taproot 。据信,这是 历史 上第一笔Taproot交易。为了抢到这个名次,Federico支付了2510 sat/vB的矿工费(手续费),这大概是正常矿工费(不到10 sat/vB)的5百多倍。[1]
Taproot升级为我们带来了区块扩容、更好的隐私性以及增强的扩展性等诸多好处。这些好处主要是由于两项技术的引入而带来的。其一就是Schnorr签名,而另一个就是MAST(默克尔化的抽象语法树)。
Schnorr签名能够压缩数字签名的尺寸。单签名比ECDSA节省约12%的尺寸,也就可以节省转账手续费。以及,它能够把多签名压缩成一个签名,这可以极大压缩多签地址的尺寸,并保护多签参与者的隐私。据说早在2012年Mike Hearn就在bitcointalk论坛提出过类似想法。通过压缩签名尺寸,相当于扩大了区块容量,容纳更多交易量。
MAST则可以大大改善P2SH交易的交易尺寸、隐私性和灵活性。最早的BIP-114提案是由Johnson Lau于2016年提出的。早前的P2SH交易可以允许支付时不揭示script(比特币脚本代码)。但是,当花费UTXO(未花费的交易输出)时,便需要提供script且记录到链上,从而占据区块链的容量。如果script比较复杂,则会占据较多的空间。MAST的引入使得我们可以把包含很多条件的复杂脚本组织成默克尔树。在花费UTXO时,也只需要揭示默克尔证明和涉及的script,而不需要揭示整颗树。这就节省了区块容量,改善了脚本的隐私性。同时,由于打开了script尺寸的限制,这就为比特币的可编程性引入了更大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应该说,上面几段话对一些只在中心化交易所炒炒币,甚至连私钥都不懂的朋友来说无异于天书。别说Taproot了,便是4年前的segwit(隔离见证),对很多所谓圈内的人来说都不知何物。这没有什么可耻的。我头一次看这些新技术、新名词也是脑袋爆炸。多学习,多研究,多琢磨琢磨,也就搞明白了。
相比于 科技 的进步,我们掌握知识的能力进化的实在是太慢了。时至今日,很多人还搞不清楚比特币究竟是存储在自己手机上的钱包里,还是在比特币网络上。自己手机或者电脑上的钱包软件又是起什么作用的。私钥是什么,助记词是什么,所谓的HD钱包又是什么。1开头的地址,3开头的地址,5开头的地址,bc1开头的地址都有啥分别。怎么把大饼从交易所提出来,放到所谓链上。怎么自己掌控自己的比特币。怎么签名转账比特币。怎么使用隔离见证地址。以及现在,如何构建Taproot交易呢?
有人于是说,那就不要让用户自己掌握私钥,远离这些技术细节好了。回到托管式的环境,回到互联网中心化的用户体验。这样一种用户体验的改善,就像中心化交易所一样,是以牺牲用户自主掌握资产为代价的。这直接抛弃了去中心化以来全部的价值观。这又是一种进化,还是一种退化呢?
如果只是为了发明一个噱头,让投机者去炒、去赌,那就尽可以不考虑这些。那就不仅不应该限制OP_RETURN的尺寸,甚至应该扩充script使之支持图灵完备的编程。这样就可以在比特币上发行各种空气币、土狗币,再搞出来各种为炒而生的应用出来,所谓繁荣的生态。但是比特币一路走来,似乎是走了相反的道路。不仅从一开始就极大限制了script的功能,而且主动缩短了OP_RETURN的数据尺寸,限制了在比特币链上玩各种花活儿的可能性。
比特币是审慎的。它清楚自己有更大的使命。Taproot的激活,可能会有利于二层的发展。但是,并不会给一层带来自限性的问题。相反的,它会因为压缩了数据尺寸,而扩大了一层的容量。
比特币是富有耐心的。它肩负着普及去中心化数字货币(而不是在中心化平台上进行投机)的 历史 任务。所以它必须耐心地等待,等待每一个人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比特币与莱特币之间有什么区别
二者区别:
1、工作量证明机制
莱特币工作量证明机制采用scrypt算法,比特币工作量证明机制是SHA256。scrypt算法计算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并且需要占用的内存也更多,该算法使运算能力难以集中,挖矿的矿工比比特币更分散,这有利于防止51%攻击。正是因为莱特币的scrypt算法跟比特币的算法不同,比特币芯片矿机无法拿来挖莱特币,这就让莱特币免于攻击,保持了正常发展。
2、区块处理速度
莱特币是2.5分钟,比特币是10分钟。比特币的一个缺点就是交易的确认比较慢,区块打包需要10分钟,打包之后还要全网节点验证,验证的时间更长,两个时间加起来总共需要大约40至50分钟左右。莱特币的区块打包速度是比特币的四倍,加上交易确认的时间,总共大约20分钟之内即可完成。
3、总量上限
莱特币总量上限是8400万个,比特币总量上限是2100万个,莱特币总量上限是比特币的四倍。
4、安全性
2013年5月,比特币的全网算力是全球排名前500名超级计算机的总和的8倍,达158 THash/s。而莱特币因cPu挖矿的性能限制,全网算力仅为15 GHas/s。莱特币每2.5 min处理一个区块,比特币是10min,对区块链发起一次双重支付攻击的进度服从泊松分布,其攻击成功的概率随区块数的增长而呈指数级下降。当区块数大于6个时,攻击成功的概率将下降到忽略不计的程度,这也正是比特币建议6个确认数方可保障交易安全的依据。当区块的处理速度提高至比特币的4倍时,攻击者制造出一个假节点的成功概率也急剧上升,通过计算泊松分布的概率密度,避免双重支付攻击所需要的节点确认数也将上升至比特币的4倍,即菜特币需要24个节点确认才能达到比特币6个节点确认的安全性。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2-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比特币的测试网络
Satoshi Nakamoto创建了主要的比特币区块链,创世区块所在的主链网络,被称为主网。还有其他测试目的的比特币链:
现存的有testnet,segnet和regtest。
testnet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在线P2P网络,包括钱包,测试比特币(testnet币),挖矿以及类似主网的所有其他功能。
实际上和主网只有两个区别:testnet币是没人认可其价值的,挖矿难度比较低,这样可以欢快的使用testnet币。
那些想跟比特币主网进行交互的开发软件,都可以现在testnet上进行测试,这样好处实在太明显了。
testnet3是目前的测试网络版本,因为从创世区块重新开始跑已经出现了三次,这个网络也比较庞大,也有几十个G。
进行testnet全节点挖矿需要准备好硬盘。如果是启动testnet,而不是主网启动,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然后可以使用bitcoin-cli命令行工具,但是要切换到testnet模式:
testnet3支持主网的所有功能,包括在主网络上尚未激活的Segregated Witness,因此testnet3也可以用于测试隔离见证功能。
这样一个隔离测试网络,用来帮助开发和测试隔离见证(segwit)。该测试区块链称为segnet,可以通过运行Bitcoin Core的特殊版本来连接。
由于将segwit添加到testnet3中,因此后面不再使用segnet来测试segwit功能。
Regtest代表回归测试,是一种比特币核心功能,允许用户创建本地区块链以进行测试。
与testnet3不同,regtest区块链旨在作为本地测试的封闭系统运行。所以可以从创世区块开始,启动regtest链,创建一个本地的创世区块。
可以将其他节点添加到网络中,或者使用单个节点运行来测试Bitcoin Core软件。
要在regtest模式下启动Bitcoin Core,可以使用regtest标志:
可以在开发比特币核心,全节点共识客户端,钱包,交易所等,甚至是智能合约和复杂的脚本等,都可以用测试网络进行开发。
为什么隔离见证让硬件钱包更安全?
凡是币圈的老司机都知道,比特币的区块大小是1M字节。这意味着,在交易处理效率固定的事实情况下,如果待确认的交易越多,那么交易被确认的时间就会越长,严重影响比特币的交易体验。
有过比特币交易经历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比特币转账交易被确认的速度很慢。比特币网络频繁拥堵已经被很多人诟病,区块链网络的拥堵必然会导致转账到款时间缓慢,转账手续费高昂等问题。
而隔离见证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隔离见证英文全名为Segregated Witness,缩写为SegWit,意思就是将验证信息隔离,然后单独处理验证信息。
为了让区块链承载更多的交易量,隔离见证被设计出来,区块上的信息分为交易信息和见证信息。
交易信息就是谁给谁在什么时间转了多少钱。见证信息就是交易的签名信息,是用来验证交易发起方是否有权限动用这些数字货币。
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的时候直接把这两个信息放在了区块内,其中见证信息占了大概三分之二的空间,所以一个区块就承载不了更多的交易信息。普通的用户只需要知道交易信息,见证信息只有矿工需要验证。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把见证信息从区块里拿出来,放到另一个空间,统一交由矿工验证,区块里只记录交易信息,那么在不改变区块大小的前提下,区块里也可以承载更多的交易信息了。从而达到了区块扩容的目的,提高了比特币区块里网络的交易效率,加快了交易速度,也降低了交易手续费。
对硬件钱包而言,隔离见证的安全性影响是巨大的。
硬件钱包并不存储于区块链中,也不能直接访问比特币网络。当用户需要使用硬件钱包客户端来构建一笔向某一地址发送一定数额的比特币交易时,如果能确认交易的输入和输出信息属实,就可以发送交易数据给硬件钱包并进行交易签名。?
隔离见证的签名数据中需要携带交易输入的金额,从交易输出中提取输出的金额,则可计算出本次交易的手续费。?
但在隔离见证实施以前,这些发送到硬件进行签名的数据并不包含交易输入的金额,手续费部分在硬件上无法自行通过数据计算,就会让黑客有可乘之机。如果黑客使用过多的交易输入来构建交易,在保证交易输出都没问题的情况下,可能会让用户产生巨额手续费,使硬件钱包用户损失大量资金。
值得高兴的是, LUBANSO硬件钱包即将支持隔离见证 。届时,LUBANSO X1硬件钱包的用户们,可以减少交易手续费用,提高交易确认速度,以及降低手续费攻击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