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今天又是一个雨天,所以小盆友没有闹着要出去玩儿,而是老实坐在桌子前面画画,我也正好可以在家里随便再写写文章。写文章的时候,正好外面电闪雷鸣,于是我问她:你知道为什么天空会出现闪电吗?
她抬头像看傻子一样看我一眼,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因为天上有充电宝啊。
这个答案倒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不过我也没有立刻指正她,毕竟对于一个幼儿园的小盆友来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回答也挺有创意的,等晚上我有时间再给她补习一下雷电的相关知识吧。
回到市场。随着比特币再次创新历史新高,最近几天 ETH 也涨势不错,目前价格维持在了 3000 美元附近的水平,希望这种势头还能够继续坚持吧,如果 ETH 能够继续突破并上涨,我们可能就会再次迎来一次新的迷你型山寨季。
其实过去的挺长一段时间以来,山寨季(Altcoin Season)这个话题已经被不少人谈论过很多次了,甚至还有点儿“狼来了”的意思,现在只要是再提什么山寨季,大部分人会表现的嗤之以鼻,因为每次大家对山寨季都是满怀期待,但每次又都是让人感到失望和落差。因此,现在基本形成了一种比较统一的观点(大部分人会认可的观点),即传统意义上的山寨季(大致的表现为全面性山寨币出现轮动式普遍暴涨的行情)已经难以再重现。
包括前几天群里的部分伙伴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有人也调侃道,山寨季不如改成山寨周、山寨日、山寨秒……
与其说大家一直在期待山寨季,倒不如说大家也只是在期待牛市期间可以更容易地赚到钱而已,但市场往往都不会按大部分人期待的那样走,当大部分人开始做多的时候,大概率就会跌,反之亦然。正如我们在较早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的一句话:市场的主要逻辑或玩法,是让尽可能多的人亏钱。
比如前几天多次出现在涨幅排行榜里面的 BANANAS31,昨天(7 月 11 日)在被拉到阶段性高点以后,在大家情绪被拉满的时候,今天就开始了暴跌,单日跌幅达到了 77%。如下图所示。
不得不让人有些感叹,昨天还是“山寨季”,今天直接成了“山寨祭”,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利用牛市轻轻松松地赚钱,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在牛市实现了轻轻松松地亏钱。
本来熊市的时候大家都不赚钱,彼此看起来都很平等,也都穷的好好的,但到了牛市期间反而亏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个问题我们在过往的文章中也讨论过多次,简单来总结就是:
很多人会因为持续看到某某又赚钱了、某某又一夜暴富而完全忘记了自己的交易纪律,来自牛市期间 FOMO 情绪的冲动会导致很多人不断去追热点、追高和加杠杆,进而完全丢失了熊市期间的那些计划和谨慎心态,而且总感觉自己亏掉的钱很快就能够利用牛市再赚回来,结果原本的投资计划和目标慢慢变成了一种赌博,反而在牛市期间导致的结果是越亏越多。
因此,在这件事情上面,我们首先需要尽量克服的就是自己的 FOMO 心态。也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7月10日)中提到的:只要市场还在,那么我们就不会缺少交易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坚持下去而不被市场淘汰。如果你的仓位管理做的不够好或不够自律,导致自己的投资组合损失掉(或被套)了大部分的资金,那么我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再去抓住新的、甚至更好的机会。
继续回到山寨季的话题。虽然人们期盼的“山寨季”经常会变成“山寨祭”,但正如我们文章开头说的那样,如果这几天的这种上涨势头还能够继续坚持,尤其是 ETH 能够继续进行突破并上涨,我们可能就会再次迎来一次新的迷你型山寨季。
关于迷你型山寨季只是我们自己在之前文章中的一种定义,相较于传统山寨季的区别是:全面性山寨币轮动式暴涨的盛况变成了结构性行情,即变成了某个板块(比如 AI、RWA)的短暂爆发、或者是个别项目(比如 PEPE、TRUMP)在特定的阶段性小周期下出现巨大的涨幅。
记得在 7 月 1 日的文章中,我们整体上谈论了一下第三季度可能面临的情况,大致集中在几个方面:
- 今年的第三季度从大周期级别来看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市场时期,我们不妨称之为:加密监管与市场变革的交汇季。不论是宏观层面、政治层面、政策层面、市场层面……我们都可能继续见证一些不一样的变化。
- 如果接下来基于各种宏观或政策等方面的发展走向无法满足市场的预期(出现新的黑天鹅),那么就不排除第三季度开始会再次经历一波儿回调或比较大的波动行情。但假如剧本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很有可能继续会在第三季度看到比特币继续突破新的历史高位。
- 假如接下来比特币能够继续类似上一轮牛市一样(把现阶段的行情与 2021 年 9 月份的行情做比较)第二轮创下新高,那么,后面大概率比特币的主导地位就会出现下降,届时我们就有机会第 4 次看到迷你型山寨季机会。
- 除了比特币外,山寨币方面如果希望再次分配一些仓位,那么最好是集中在诸如 Stablecoin、RWA 等这样的叙事领域。以 Stablecoin 为例,诸如 AAVE、ENA等与稳定币相关的项目依然会有一定的表现空间。
而从最近两周市场的实际走势来看,由于宏观及政策方面整体相对比较乐观(并未出现什么新的黑天鹅),比特币再次突破历史新高比我们原本预期的时间要更早一些,以太坊也开始突破了关键的短期阻力位,而不少山寨币的涨幅也超过了 10%,比如,我们提到的 AAVE 最近 7 天的最高涨幅为 18% 左右、ENA 最近 7 天的最高涨幅为 50% 左右。
虽然由于这几天的上涨,不少人的情绪似乎又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我们目前还是会继续保留之前文章中的观点不变:整体上我们会对第三季度的行情保持谨慎态度。如果 Q3 比特币真的能够达到 13 万美元附近的位置,那么大概率会继续出现一些山寨机会,但随后有可能会再经历新一轮的阶段性小回调或震荡行情,时间可能会维持 1–2 个月,且不排除比特币可能会回调到 10 万美元附近,而山寨币则可能会重新面临至少 20–30% 幅度的回调。
也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7月10日)中提到的,对于赚钱这件事情,有人看重的是当前的价格贵贱,而有人看重的则是周期的规律。不管是长期交易也好,中短期交易也罢,一定需要想清楚,正确的时候能够(目标)赚到多少钱、错误的时候能够(接受)亏损多少钱。机会和风险往往是成正比的,暴涨是为了更好地暴跌、暴跌是为了更好地暴涨,牛市的后期守住收益比冒着更高风险去赌更重要。
很多人在面对市场超预期变化的时候,总是会习惯性地说这么一句话:“这次好像不一样”,但就人性而言,似乎每次都没有什么是不一样的。正好昨天群里我看大家日常讨论的时候,有伙伴说了一句比较应景的话:散户有一套自己的逻辑,看别人赚钱了再买,看自己亏钱了再卖。
我觉得上面这句话描述的比较形象。记得今年年初,比特币 10 万美元市场情绪相对比较高的时候,不少人因为错过而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比特币跌到 7 万就买。结果后来比特币真的跌到了 7 万美元附近,但买比特币的声音基本听不见了。再比如,去年(2024)比特币从 7 万跌到 5 万的时候也是如此,等到真的跌了的时候,很多人反而也都不会再去买了。
同样的问题,假如接下来比特币有机会继续涨到 12、13 万美元,随后重新跌到 9万、10 万美元附近,那么,你会考虑买吗?
我估计大部分踏空的人依然是不会买的,而且越到牛市的后期,这种买入的阶段性风险就会越高,尤其是对于那些短期交易目标的人而言,他们会继续认为比特币已经涨这么多了,接下来的涨幅肯定有限,不如直接再去买一些博主推荐的山寨或土狗博一下机会。
但针对山寨币,我们在之前的系列文章中也讨论过多次,一段时期以来,其实对于大多数山寨币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在宏观环境的影响、市场结构的变化且流动性严重被稀释的市场条件下,我们很难去提前准确预测到下一个爆款炒作的项目(代币)是什么,似乎也只有那些拥有创收能力的产品(项目)还可以值得中长期去期待一下。
这里我们简单举几个项目的例子:
比如,一段时期以来,价格方面整体表现比较好的 Hyperliquid(HYPE),目前已经成为了 Fees 最高的 dApp 之一。如下图所示。
但因为该项目现在的市值已经达到了 155 亿美元(当前市值排名第 11 位、价格为 47 美元),Mcap/TVL 比率为 33.39,虽然也许还会有一定的上涨机会,但我们认为短期内的上涨空间已经有限,这样的项目如果你现在还想参与,那么似乎就应该适当降低自己的收益计划目标。
再比如,Pendle、AAVE 等项目也是我们之前文章中数次提到过的项目,包括在 3 月 28 日的文章中我们谈论到:抛开价格因素不谈,Pendle、AAVE 等此类的项目,我一直都认为他们是属于好的项目范畴,因为他们自身就能够产生可持续的收入。如下图所示。
目前,Pendle 市值排名在 101 位、Mcap/TVL 比率为 0.13,AAVE 市值排名在 29 位、Mcap/TVL 比率为 0.16。因此,就以上的几个项目而言,如果你希望在收入 + 市值这个维度来挑选参与的项目,那么理论上来看,似乎 Pendle 或 AAVE 的机会看起来更大一些。
当然,上面仅仅只是一种简单的举例,是基于项目的收入 + 市值这两个单一维度来考量的,你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的维度或指标进行更多维度的综合考量,来提高自己的投资胜率,比如代币的解锁方面、产品的路线图方面、项目的投资/合作方面等等。
且上面我们提到的 Hyperliquid、Pendle、AAVE 均是属于 DeFi Yield 赛道下的项目,同时,我们在之前那篇文章(即我们上文提到的 3 月 28 日的文章)中也提到过:从中长期叙事角度来看,DeFi、Stablecoin(稳定币) 和 RWA 是今年比较值得期待和关注的叙事。
关于 Stablecoin(稳定币)的话题我们前些天的文章里面已经谈论过不少了,这里我们继续再来简单聊聊 RWA。比较长一段时期以来,RWA 这个领域似乎很多人(散户)都不看好,但一些大公司则在持续布局,比如之前贝莱德推出了自己的链上基金、摩根大通正在 Base 平台上推出一款稳定币、Robinhood 正在将代币化股票引入链上……
我们预计,随着今年开始越来越多公司参与到代币化的这个事情上面(目前很多公司主要是基于股票市场进行炒作),最终这种炒作效应有可能也会重新回归到加密领域一部分,并对 RWA 赛道相关的部分代币产生一些比较积极的影响。
也就是说,今年的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RWA 叙事理论上是值得大家去关注一下的。当然了,现在我无法直接告诉你买哪个 RWA 代币会赚钱,这里我们也仅是提供一种思考或者思路。根据 Coingecko 数据平台的显示,目前 RWA 概念下的项目已经超过 500 个,如果你对此类项目感兴趣,那么不妨可以重点通过两个角度去进行研究和关注:
一是那些已经具有比较成功产品的 RWA 项目。
二是有能力持续吸引更多链上资金加入的 RWA 项目。
不过,为了便于部分新伙伴去研究,这里我们也不妨简单给大家列出几个相关的 RWA 项目:
比如 Ondo Finance,前几天在 Cointelegraph 里面看到一篇报道说,他们将收购一家合规券商平台 Oasis Pro,并计划在未来数月内推出面向非美国用户的代币化股票交易服务,这也意味着 Ondo 正在加大力度布局代币化业务。目前,Ondo 已经拥有了 OUSG(短期国债)、USDY(收益型美元)等代币化债券产品,同时他们还计划推出专属的跨链桥接工具强化资产转移,并联合 Pantera 推出 2.5 亿美元 RWA 投资基金。整体而言,Ondo 作为目前的链上美债龙头地位是看起来还是稳的。
比如 Backed Finance,最近非常火爆的 xStocks 就是由他们推出的产品,xStocks 是一系列由真实股票 1:1 抵押的代币化证券,该产品在 6 月底正式上线,截至目前已推出超过 60 多种代币化股票,包括 Apple、Tesla、Nvidia 等,预计今年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他们会继续扩展到更多的 DeFi 平台。不过目前该项目还没有推出自己的平台或治理代币,只有 xAssets(即 tokenized real-world assets,代币化的现实资产)。
再比如,Chintai Network(他们计划将 RWA 资产引入比特币生态)、Robinhood(Tokenized Stocks 的主要推动者之一)、Lendr Fi(据说主网即将上线、将引入名为 LsRWA 的流动性代币参与协议抵押与收益)……等等,感兴趣的小伙伴大家可以由此去做进一步的扩展关注。
今天就聊这些吧,正文中涉及到的图片/数据引用来源已经补充到了话李话外 Notion 里面,以上内容只是个人角度观点及分析,仅作为学习记录和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